提防“圈地风”复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14:03 南方日报 | ||||||||
作者:罗耀军
“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人们曾经对我国在转型期某些行业和市场秩序失范发出这样的慨叹。因此,“土地农转非有望月底解冻”、“地方政府将可重新启动土地开发和招
这种忧虑不是空穴来风。圈地运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去年已经形成圈地——治理,又圈地——又治理,再圈地——再治理的怪圈,给国家和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自去年7月严令进行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撤并整合2046个各类开发区后,国务院更在今年4月发出紧急通知,采取“各地暂停审批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断然措施。 中央念“冻结农用地转用”的紧箍咒,是基于“80%的违法用地是地方政府行为”(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语)的背景。“圈地运动”一浪高过一浪,除了一些官员法制意识淡薄,权大于法以及权钱交易等腐败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以GDP与财政收入增长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标准的增长观与政绩观。 “以地生财”被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奉为圭臬,是由于不断增长的财政压力和不断高涨的“政绩冲动”,地方政府通过将土地“农转非”,可以大量获取土地资本增值收益。低价征地,高价出让,拿土地来招商,已成为不少地方创造政绩、增加财政收入的捷径。于是,农村集体土地这一农民的“命根子”,成了某些地方政府的“钱袋子”。 所以能如此,在于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权力过大问题:不仅拥有很大的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实际上还拥有土地的控制权。习惯于直接组织经济的“强势政府”,很容易滥用权力损害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与此同时,即便是土地违规操作,付出的“成本”却很低。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土地治理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共查处包括历年遗漏案件在内的土地违法案件16.8万起,只有738人被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4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官员透露,1998年至今,“几乎没有县级以上的干部是因为违规违法出让土地而被处理的”。 大量的经营性用地,还以“国家建设”名义被征用;政府的管理者职能和国有土地所有者职能界定不清,政府利用管理者职权充当“运动员”,与集体和农民争利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果不从制度上加以解决,“圈地风”死灰复燃决不是杞人忧天。 中央的高压态势和舆论的强烈关注,虽能对“圈地风”起到一时的震慑作用,但仅靠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党纪、政纪处分,难以杜绝和整治违法批地用地、违法违规出让土地现象;换言之,仅以政府的行政行为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是远远不够的。治本之策,应是创新土地使用制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