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支出滞后不明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 11:41 中华工商时报 | ||||||||
蔡红东 日前,一份关于成都市2003年财政决算的报告提交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显示,去年,成都市财政支出仅为预算的88.7%。对此,有关人士认为,这说明政府执行预算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据《成都晚报》10月28日报道)。
一年终了,财政支出预算还有11.3%没完成,说明政府执行预算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吗? 作为地方各级政府,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是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的;其制定过程是一种立法过程,必须遵照特定的程序;一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就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律程序不得变更。 这么说来,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其实是一种执法过程。既然财政支出预算没能完成,也就是说,不能做到依法行事,怎么能说明政府执行预算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呢?这其中一定有耐人寻味的地方。 时下,在我国各地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春节黄金周过后不久,先是召开“三级干部会”,接着就是“人代会”。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怕年中还会有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性的支出以及国家出台与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有关的政策措施,因此,地方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只能把收入和支出都打足,形成预算(草案)。这样一来,在财政决算时,出现支出预算有大量结余也就不足为奇。 此外,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在资金调度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政府指使财政部门,大量占压国家下拨的各种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发放干部职工预算内工资。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与地方的经济实力较弱有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更有甚者,置国家财经法纪而不顾,故意截留国家下拨的各种专项补助资金(打算挪作它用)。此类现象,在“审计风暴”中披露了不少,想必大家记忆犹新。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地方政府确实靠加大节支力度,压缩了支出。但这也不一定说明政府执行预算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因为,在新形势下,无论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任务重、社会保障压力大、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如果压缩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支出,那就应及时调整支出预算,并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一些急需的地方。倘若年初预算安排的支出,到年终还躺在账上“睡大觉”,等于白白浪费了资源。这样不是一个明智的政府所为;这样执行预算,也是背离了科学发展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