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地工作不是永恒的美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14:16 南方周末 | ||||||||
作者:岳扬 发生在西班牙工人纵火焚烧中国鞋店的事件震惊了世界,尤其震撼了国人的心。这提醒跨出国门的同胞做生意时不忘人身财产安全。一门心思赚钱的国人似乎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暴力频仍的新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每一个人日益明显的威胁。
是的,用“一门心思赚钱”形容当下的国人似乎不为过。《参考消息》10月22日转载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报道,报道认为西班牙人此次焚烧中国鞋店事件“并非种族歧视”,正是因为国人的这种“一门心思赚钱”做法所致。西班牙一位店主这样对记者说:“中国人一天到晚地工作,从来不关门午休,也没有节假日或者周末。他们简直让我们没有生意可做。”该报认为这种勤劳与西班牙人传统的价值观相违背,西班牙人认为,“家庭、朋友和休闲比赚钱更重要。”他们午休时要关门歇业,到了法定下班时间也关门,到了周末或节假日更是早早落锁不再营业。针对这次事件该报得出这样一个让我们不大舒服的结论:“中国人的职业道德令西班牙人感到厌烦”。 看完报道,我的心情非常矛盾。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生似乎从来没有空闲过,除了睡觉,一醒来她就在忙碌。后来见母亲年事已高仍闲不下来,我不止一次抱怨道:“您应该多休息休息。”但母亲只是笑笑,还说:“忙了一生,闲不下来。”由此我得出了结论,勤劳连同对勤劳的神圣情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承继下来的传统,也是渗进母亲血脉的因子,一辈子都无法改变。现在我又发现,也许我们不再像父辈一样一刻不停地忙碌,但是对勤劳的膜拜不也是我们内心不可颠覆的“生存规则”? 这种生存规则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中成了我们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优势。正因为中国人毫无怨言的勤劳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 而我认为到了重新审视这种生存规则的时候了。那些从乡下来到大都市郊区工厂做工的年轻打工仔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福利很少、劳动条件艰苦,10年来薪水几乎没有多少增长。这些打工仔所有的休闲时间都被墙上那些最简单最不人道的规章制度剥夺了。那些来大都市开商铺的个体营业者,日夜辛苦,似乎从没有疲倦,甚至在写字楼打工的白领,许多法定的休息时间都被老板有意无意地剥夺。 没有休闲时间,自然也没有更多的心情放在建立家庭的和谐以及与朋友相处中,也没有时间来享受人生本该享受的快乐与自由自在。 这样的竞争优势可以换来暂时的繁荣,但是无论多么繁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只能是“硬环境”的改变,而从农耕社会过渡到工业化国家,除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方式和理念的转变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劳动方式和理念的转变代表的是一个民族更重要的公民素养的提高、自我意识的成长、对生活更高质量的追求这些“软环境”的提升。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同胞经常所说的“等赚够了钱再回国享受”,然而钱是可以储蓄的,生命却不能,等赚够了钱生命也许就枯萎了。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过程本身。 我们常常把日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崛起当作“拼命工作”的典范,事实上许多专家早就指出这只是一个表象,日本是凭藉“技术革新”才造就了那么多质量和工艺过硬的企业。靠勤劳打天下也许能逞兴一时,但决不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之计,更不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长期忽视技术革新和高科技变革的作用,只会为民族长期和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让更多的公民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朋友、休闲比金钱更重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就像我们经常对勤劳的父辈抱怨的那样,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和享受可以促使我们用更多的方式获取财富。只有在一个依靠各种方式都能获取财富的宽容社会,每个人的内在潜能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工作也会更加快乐。到那时,“一天到晚地工作”就不再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