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决赛现场的思考(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11:5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企业坦言:资金短缺,心有余力难为 一些国企技工对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不舍得投资而颇有不满,而一些企业却觉得
一饱经“体制磨难”的国企老总在其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的企业转机建制研讨会上这样说:国有企业从国家“放权让利”、“利改税”、“两权分离”、转机建制到如今被全面推向市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其过程中“阵痛”有目共睹,如机制不活、装备落后、队伍超编、人才老化、包袱沉重、资金匮乏、效益欠佳、扭亏困难、发展受限、生存艰难等等。在如此情况下,仅从数字到数字、从现象到现象把国企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费用投入不足甚至对高技能人才没有激励机制等归咎于国企领导在认识或重视上存在问题,甚至没动真格的,这显然有失偏颇。 这位老总认为,企业在职工教育和培训投入上之所以有“人才摇篮”的历史,是因为过去在这方面大都有上面的计划安排和资金保证,与企业效益关系不大,大家没理由“回避”或推卸。而如今,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费用虽然有按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几计提的政策要求,但客观现实是:由于企业销售的产品成本中或承建的工程项目收费上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担保”,即使有一点微利,用于职工的工资发放和再生产所需后便所剩无几。因此,面对职工更新知识和岗位充电的强烈愿望,一些企业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有知情人士直言:一些企业因惧怕投资培训会加剧人才跳槽而不愿承担“人财两空”的投资风险。 专家指出:培养技工优化机制是关键 怎样解决企业真正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专家指出:培养技工不是摆架势,企业要动真格的,关键是解决优化机制的问题。重庆巨能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些领军人物认为,随着信息时代新知识的膨胀性扩展,职工作为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只有通过培训充电等不断开发,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在保值增值的同时完成再生产和再利用。作为企业的厂长经理,如果不直面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尽快建立与开发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机制,主动承担起职工的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责任,而在资金投入或人才供给上继续采取等“改革恩赐”、靠“政策倾斜”、要“优惠照顾”等守旧办法,或以资金短缺无钱投入、市场混乱怕吃亏上当、惧怕跳槽等为由不思培训,就难免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惟有调整心态正视困难,内培外引优化机制,方能“蓄势”再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从而聚集各类优秀人才,为做强做大中央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背景资料:我国人力资本增值能力低下 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国有企业中,有30%以上的人力资本投资人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职工教育和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的教育和培训费在年人均10元至30元之间。由于缺乏人力资本的积累,我国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十分低下,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2%至4%。 背景资料:国资委3年目标培养高级技师50万 国资委将选择34家中央企业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评价试点工作,今后三年,中国将培养50万“金蓝领”。这是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上透露的。 据悉,目前由国资委监管的186家中央企业职工超过1000万,其中80%在一线操作层。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的高技能人才缺乏,与时代要求存有差距。 为加快职工队伍的智能化进程,国资委从今年开始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想通过竞争择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按照有关规划,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将培养出50万高级技师。在许多中央企业,目前高级技师已经享受到相当于集团公司二级经理的工资待遇。 [上一页]  [1]  [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