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执行点滴做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 10:20 南方日报 | ||||||||
作者:王溪勇 法治社会,解决问题的思路离不开“健全法制”、“完善制度”之类的话语。固然,用制度来解决难题,能体现规范、公平,避免人治下的“顾此失彼”,不过制度再好,还是要看执行力,更何况还有诸如“甲A改造为中超”之类的“馊制度”“横行于世”。
医保,向来被视为“老大难”。广州市为攻克这一难关,在制定试行办法的同时,辅以若干意见,在参保途径、筹款方式以及困难企业借钱参保等方面具体引导规范(详见《南方日报》1日C01版)。应该说,这些办法与意见的制定、施行,能够有效地从整体上解决企业职工的医保问题。 可惜有人“剑走偏锋”——个别医院给病人开不能纳入报销范畴的进口药,个别企业少报退休职工人数以减少交纳过渡性保险金,令好端端的一项制度执行起来“蹩脚走样”。 此情此景下,广州越秀区上下齐动,全城搜寻165名已转产或停产的街属集体企业的退休职工,意在为他们“补回”医疗保险的举动,“突兀”之余令人陡生敬意。 在一些人看来,对这些“失散”了的老人,找不找都不会惹来太多非议。然而,越秀区政府就是念念不忘这些曾经“养活过无数街道”的老人,“这些人曾为越秀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他们”,并表示要“铁下心找下去”,“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找回他们,哪怕是一直找下去”。这不能不叫人肃然起敬!表象一层理解,这是区政府、街道办“喝水不忘挖井人”的体现,深一层含义则是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新风的反映。 美国《读者文摘》曾刊载一则故事:暴风雨过后,许多小鱼被卷上岸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过的人说:“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因为这一条小鱼在乎!”男孩一面回答,一面捞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越秀区街属集体企业十几名退休老太太“我们每月的医疗费补助只有几十元,我们想申请医保”的声音,传递的正是这种“在乎”。 引“西江之水”救“涸辙之鲋”的“制度性安排”,固然是好事一桩,不过制度有时就好比“西江之水”远在千里,“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的“鲋鱼”恐怕等不到这一天。越秀区、街道办应声而起的此番举动,透出的正是“及时雨”般的关爱情怀。 一个问题之所以成为“老大难”,肯定有其客观因素,试图靠一些制度、规章毕其功于一役,恐非现实。解决诸如医保的此类难题,除了不断完善、推进制度建设外,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当是有效的思路。越秀区此次发动全城寻找退休职工的做法,实实在在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值得借鉴效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