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南风窗》2004 > 正文
 

石油的求己之道(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14:13 南风窗

  

  中国石油战略:新思维与新对策

  对中国而言,如今在石油形势上的困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如前所云,对毫无面对石油危机经验的中国来讲,内外在形势变化得太快与太猛,中国似乎完全未做好应有准备,包括长期心理准备;其次,正因为如此,因应的思维与做法,多数是立即机械式的反应,或是直接照搬他国的经验,未深入研究整个形势的发展本质与探究问题的关键,易言之,存在着不少重大误区而不自知。如果以目前的思维与因应做法,继续下去,中国陷入更深的石油危机泥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仅如此,中国还可能因此制约、干扰了正常外交策略空间的操作;甚至于,从长期看,也不排除在21世纪初,美国灵活运用石油牌来骚扰或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可能性。中国必须有新的战略思维与对策。以下提出三点意见与建议:

  第一,从今后着眼于供给面的扩大,转变到兼顾供给面的扩充与需求面的节制。这部分,主要涉及交通运输政策与产业发展政策。

  从美国谈起。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其每日消费量约为1000万桶,相当于排名二、三的中国与日本之总和。在偌大的消费量中,56%靠进口,其进口依赖度超过中国的33%及欧洲的50%。这两项标准,相当程度上就解释了美国何以置相当多国内油田不开采,何以有多达相当于160天进口量的庞大油储,以及何以在全球战略布局中特别重视中东、中亚与北非的缘由了。

  美国以全球5%的人口,消耗相当于全球12%的石油,这么多油,用到哪里去了?主要是汽车。美国进口石油中60%用于汽车。美国是全球汽车王国,尽人皆知,美国有全球最长的高速公路网及全球最高的人均汽车持有量。相反,美国的铁路交通尤其是都市中的轨道交通却不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所以如此,交通运输高度依赖公路及汽车,而非铁路及火车,源于20世纪初的产业发展政策。当时汽车刚刚发明,并很快成为美国的主力产业(与钢铁产业配套发展),这些新兴产业遂运用庞大影响力,游说国会及政府,压缩了美国的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空间,甚至出钱收购都市电车(轨道)企业后,将轨道废除,以利汽车产业的发展。这在当时,或许也是资本主义的逻辑,无可厚非,当然,更无人能预料到1970年的石油危机。所以,美国以汽车及公路为主的交通及产业政策有其特定的时空发展背景。时至今日,这样的资源配置结构显然跟全球资源的相对价格结构已不吻合,易言之,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角度而言,美国的消费模式是不合理,缺乏效率的,但美国毕竟可以运用其庞大的综合国力包括军事力量来维持此模式的持续运作。

  中国近年来石油消费的急剧增加,一则是因为在生产面,中国业已成为全球巨大的制造业(包括钢铁与汽车)中心,二则是因为在消费面,中国正不自觉地步上美国在交通运输政策上过度倚重汽车与公路的覆辙。

  资料显示,16年以前(1988年)中国尚无一条或一公里高速公路,16年后的今天,已快速建成2.5万公里长度的高速公路,预计到2030年将建成全长8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但另一方面,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却相对消极落后。目前铁路总长度7.3万公里,其中2/3为改革开放前所建,近10年来,每年长度仅增加2%,远低于8%到9%的经济增长率,以致年年车皮紧张,靠不断提速,满足部分需求。除了都市间的铁道运输之外,都市内的交通运输似乎也未见对大众运输如地铁、电车、轻轨等有足够重视。这或许与中国想要以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有关。必须指出,这样的交通运输产业思维恐怕是有商榷余地的。中国决不能走上与美国模式相同的路子。若中国与美国一样,那么庞大的石油需求不但全球受不了,中国本身都受不了。所以,与其一味地在全球物色油源,在油管外交上严重受制于人,甚至在石油期货炒作上成为他人的敲诈目标,何如先求诸己,调整交通运输发展策略,改善需求结构与进口依赖度。

  第二,由于石油价格波动无常,其适合作为国际金融期货交易的标的极其自然。事实上,如能熟悉国际期货操作的技巧,石油购买者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期货交易来规避风险。可惜中国的金融发展相对落后,金融发展中期货发展更为落后,因之不但不能通过期货交易来规避风险,反而易成为国际期货炒家炒作挤兑的对象。对此形势须尽早阻止,否则正启动中的庞大储油工程将陷于进退两难。具体建议是,有关部门必须及早针对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健全及培养操作国际期货之专业人才,研拟具体计划,以堵住漏洞,未来并可以凭借中国作为一个石油大买主的优势地位,参与并影响国际石油行情。

  第三,前已言之,石油价格对中国的冲击是新生事物,不仅在观念、政策、战略须尽快调整,与国际接轨,作为第一步,也是根本,先要调整、强化及提升能源部门。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石油政策牵涉甚广,触及产业、交通运输、科技、环保生态、贸易、外交、军事以及金融等不同领域,现有之能源部门的规模、编制、位阶及定位,值得作深入的检讨与评估,并作必要的调整。

  石油战略及能源政策当然还有其它,如能源价格的合理化,替代能源的研展,石油储备及石油运输等,但这些都可以包括在健全能源组织部门及提升部门位阶之中,不再个别讨论了。■

[上一页]  [1]  [2]  [3]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石油战略新闻 全部石油安全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