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发展与反思中国论坛 > 正文
 

周世俭:中国发展速度引起西方工业恐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 16:16 新浪财经

  2004年10月30日-31日,“发展与反思”中国论坛第一期在北京怀柔召开。

  “发展与反思”中国论坛由《环球财经》杂志社、新浪财经、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部联合发起,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宗旨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探讨中国企业是否已走开全球定位的关头,并对中国改革与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反思和献计献策。

  “发展与反思”中国论坛不定期举行,初步定为一月一次。形式为“不穿西服,不系领带,门户开放,不设边界,主题发言,自由讨论,专家与记者面对面交流”,力求把握中国经济领域的热点和社会发展进程的脉搏,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本期“发展与反思”中国论坛的主题是:“考验中国:经济全球化中的冲突与对策”。

  话题背景:2004年9月16日的晚上,一把火烧过了西班牙东南部小城埃尔切,烧毁了中国鞋城价值100多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000多万元)的鞋子。这并不是一起普通的火灾,而是数百名当地人攻击中国鞋店的恶性案件。在世界各国都为发展本国产业而纷纷实施各种保护措施的时候,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才能为中国产业的发展拓展生存空间?

  以下为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在论坛上的发言:

  我想谈这么几点,首先一点就是外贸出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以出口来算2000年是27.8%,2001年是6.8%,2002年增长22.4%,2003年34.6%,2004年前9个月是35.3%,达到4162亿美元,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外贸史上,是不多见的。另外还有一个我们现在必须注意,就是市场过于集中,我的看法基本上是没有1993年到2002年对美、欧、日、香港的出口,占到了我们总出口的72.5%,2003年有进步,我们对上述四个地区的出口300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68.5%。以鞋来作例子,我们去年出口了50.25亿双鞋,对美、欧盟、日本这三国占62.3%。出口过于集中。

  咱们总的一个状况,中国在崛起,这个引起了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恐慌,在一个中国问题的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杰弗里.加滕,他说中美之间在经济上将面临激烈的对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在未来几年也不会减缓发展速度,美国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22号《人民日报》发了我一篇文章,讲中美中欧在纺织品问题上将有一场硬仗。

  对于中国这种发展速度,引起了西方工业的恐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实行围堵,最常用的三大手段,就是技术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技术贸易壁垒,保护知识产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贸易壁垒TBT,我也是经贸大学TBT的顾问,根据商务部科技司2002年的调查,20002我国71.%的企业39%出口,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达170亿美元,来自欧盟限制占40%,来自美国的限制27%,来自日本的限制占25%,加在一起占92%。技术贸易壁垒对我们出口的杀伤力超过了反倾销的手段,而且他很多做法是你必须做到,反倾销还有一个去参加听证会,还可以去抗辩,这个问题我把它排在第一位。我国食品行业近九成的企业,受到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美国这两年发动的337调查,从2000年到2003年18起美国现在认为,我们95年那个时候美国认为我们对他主要是侵权,主要是光盘损伤了美国15亿美元利益。今年7月,他们现在认为全面侵权损害了美国商品利益240亿美元。现在是这么说,从光盘到伟哥、从版权到商标、从小五金到轻工纺织,汽车零配件。9月下旬我们的商务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进行了记者招待会,明确宣布中国用1年的时间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张小冲:我打断一下,懂技术的人都知道,咱们比日本的技术水平和美国一定有差异,当然我们国家比它差的远。我们现在是在侵权的初级阶段,第三个方面法律根据商务部从1979年8月分,到今年的8月份,这里包括欧盟,发起了663次,针对我国涉及我们产品的事情,其中反倾销593起,反补贴57起,特保11起,还也袜子胸衣这些都没算。

  据商务部工具贸易据统计,自1979年到2004年8月底,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含欧盟25国)发起了663起针对或涉及我国产品的法律手段,其中反倾销案件593起,反补贴案27起,保障措施57起,特保11起,这影响了我国近200亿美元的出口。

  史世伟:在交易会上,我碰到一些美国朋友,都认为我们的产品相对于日本质量是次的,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价格低、质量低。)

  有几个说法我想强调一下,我是外经贸部的。中国的产品还是能用的,假冒并不伪劣,廉价物还是不错的,现在欧美并不是说咱们的产品质量会出大问题。

  第二点就是努力学习运用WTO的规则,第一要守规则,第二要利用WTO规则,加大WTO规则的培训度。现在还急需一大批有实际技术能力的WTO人才。

  凡是加入WTO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执行WTO时都有一些例外,很多公司都有争议,美国和欧盟做的比我们多的多。像美国对裁定倾销的进口产品征收高税率,多征的税给谁呢?美国规定谁发起反倾销谁得好处,而不是WTO反倾销法规定的都缴归财政部,这样美国的企业发起倾销就很来劲了。

  对我们来讲,我们要研究WTO的规则,说俗了就是要钻空子。可以这样说,在WTO规则面前,我们只可做合格生,不必做优秀生。就像学生考试一样60分就够了,59分是留级。大家都在钻WTO规则的空子,你做优秀生的结果就是自己吃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一大批人才。入世已经3年了,WTO规则对我们的外贸顺差有一定的威胁,现在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在明后年一定要进行突破。否则像现在汽车,价格越来越低,到2006年汽车关税降到25%,进口车更加便宜,谁想买都可以买。

  第三点,就是国内外对于贸易案件的积极性对比。公平是靠斗争换来的,但我们中国的传统观点是大老爷是青天大老爷,由青天大老爷做主就行了,不用自己操心。而现代法律观念是,原告说你是黑的,被告不出来抗争、申辩,法官就不会判你被告不黑。西方法律没有青天大老爷。

  更厉害的是技术壁垒,像现在欧盟经常出一些技术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能进口,这不像反倾销,你连抗辩的机会都没有。他不考虑你是不是冤,只要把你拦在国门外。有些技术是双重标准,对外国产品是一个标准,对本国产品是另一个标准,所以政府在技术壁垒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这种事当然企业要抗争,不光自己抗争,还要通过商会。在反倾销的问题上,必须争取市场经济的地位。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现在的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照样被人挡。我因为从事这方面实际工作,体会要深一些。现在中国被人告的案子很多,21世纪头4年我们产品被告的案件占全世界16.4%,但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5.9%,两者根本不协调,这里面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它在计算成本时按新加坡的工资计算,新加坡的工资比我们高得多。中国的企业老打这样的官司,屡战率败,

  第四点,需要下大力气实现出口多样化,开拓南美、非洲等新市场。再三动员出口多元化,我们的进出口企业一旦发生问题,国家必须要保企业,否则企业谁还敢去做。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和长远发展要有国家强力的支持和保障。

  另外政府要加大科研工作,2001年我们的全国科技投入16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700亿美元的5.7%。一些专家说30年后我们就可以赶上美国。要我看,按这样的科研投入和发展速度去跟美国竞争,两个字——休想!

  下面这个问题我想专门谈谈。

  政府必须要加大经济外交。

  我认为在搞经济开放、经济外交方面,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多多少少有些羞于谈钱。1997年美国对俄罗斯、乌克兰和中国一样产品征反倾销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都给克林顿打了电话,我们也给上面打了报告,但咱们国家总觉得这种事情没有必要麻烦国家领导人出面。结果就因为叶利钦的电话,美国破例在终止协议前给出,我们也跟着沾了光。

  再说一个可气的事。1993年墨西哥对我们十大类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有4000多种。当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经济合作理事会上,不少国家都对墨西哥表示不解和疑义。我们也向上面打了报告。但咱们的观念是对人家老外要讲友谊讲合作,外交多半都是抽象的,空洞的。谁跟你一厢情愿,这是国与国的利益冲突,讲的都是冲突。我们曾经对来谈判的美国人大谈加强理解,加强合作。美国人笑了,最后说,再加四个字:“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要向国外学习。友谊、合作不是不要,但那在处理贸易摩擦和纠纷时都是空话。所以我认为经济外交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政府还是不错的,“走出去”涉及到很多问题:商品的问题、人员安全的问题。政府必须提供保障,保护企业的利益,保护公民的安全,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专题:

  西班牙烧鞋事件反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贸易摩擦新闻 全部发展与反思新闻 全部经济外交新闻 全部比较优势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