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都”不妨携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10:45 南方日报 | ||||||||
作者:潮白
昨天,中国惠东第二届鞋文化节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2004国际名鞋展暨鞋材、鞋机(厚街)交易会也在86公里外的相邻城市东莞登场。双方组委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声称,
当会展业在我国开始勃兴之后,“贴身肉搏”就已不可免,这个问题并不只是在会展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才有。在一些地方,不要说分属不同城市的相同会展在相互较劲,即便同一城市,在同一时间举办同一主题的大型展览会也不乏见。“撞车”的愈益趋多,预示着会展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愈演愈烈。比如说,在全国建筑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佛山,前两年相继建成了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城,为争夺会展资源,两城的竞争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再比如说,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各大城市都在纷纷举办车展,而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车展已达60多个。同质竞争的恶性一面,是有的地方为了争得参展商,往往采取大幅下调招展价位的招数,甚至倒贴钱请参展商以壮声势,严重地影响了会展的市场和形象。 惠东和东莞的鞋类会展虽然属于“巧合”,但终究还是相遇了。据了解,前来惠东鞋文化节参展的制鞋客商有450多家,鞋机设备厂商150多家;而东莞国际名鞋展的报名客商数量与此相当。同时,两个鞋展的内容也都差不多,主要是鞋产品、鞋材料、制鞋机械设备展览交易、时尚鞋品展示以及商务洽谈等等。因此,这“两虎”相遇,不免会有相斗的意味,导致“一伤”或者两败俱伤就不是不可能。那么,我们在惋惜两个鞋类会展没有重叠的同时,就应当思考如何加强会展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以避免类似的“撞车”再次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手”以及“政府的手”应该分别担当什么角色,显而易见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年产鞋量已占全球产量的6%左右,而广东年产鞋量、年出口量和出口值又占全国一半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但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广东虽然早就是制鞋大省,但能否如愿尽早成为制鞋强省,还在于有没有过硬的品牌。那么,惠东、东莞两地举办鞋文化节、争当“鞋都”应当说不该成为一个目的,重要的是怎样使广东鞋业能在竞争中产生更多的中国名牌甚至国际名牌。去年,黄华华省长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广东单项品牌价值都排在国内前五名之外,像服装业基本无名牌,制鞋业仅有一个名牌,而长三角在这两个行业却分别拥有20个和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这预示着,广东制鞋业要创造更多的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惠东、东莞既然都有心要争当中国的“鞋都”,现在就不妨强强联合,代表广东共同打造一个真正的“鞋都”,打造一个如广交会一样他人无法撼动的会展品牌,而不是单兵作战,这该是广东目前最需要的,也该是全省人民更愿意看到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