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新望 > 正文
 

苏州漩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20:19 中评网

  新 望

  这个消息不仅让上海人吃惊,也让全国人震惊――2001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吸引外资中,一直稳居老大的上海被苏州市抢了先。苏州市合同外资额达46.81亿美元,超过上海的40.02亿美元,而且远远超过第三位的天津(25.12亿美元)。

  无疑,苏州成了外资海洋中的漩涡。

  外资的天堂

  小桥流水人家,湖光山色绿影,历经2500多年沧海桑田的苏州一度曾以丝绸和水道纵横闻名于世。然而,今天的苏州城扑入人们眼睛的第一印象却是开阔平整的开发区,尤如世界知名企业博览会一样林立的厂房。

  自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这里成了外商投资的天堂。

  今年5月,菲力蒲集成电路装配及测试工厂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厂房奠基,这是世界最大半导体生产商之一的飞利浦半导体公司投入10亿美元巨资的企业。飞利浦半导体公司隶属于名列世界500强的飞利浦电子集团,总部设在荷兰,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半导体生产商之一。为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强大需求,公司决定兴建一家全新的集成电路装配及测试工厂。据该公司装配及测试部负责人介绍:“我们对新厂的选址曾作深思熟虑,新厂决定在苏州工业园区落户,是基于这里能提供大量的优秀员工,及让我们享用当地完善的配套后勤基本设施,这些都是令新工厂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亚瑟·范·德·保尔表示:这一项目是飞利浦半导体长远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像菲力浦一样,今年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落户苏州。

  苏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外资处副处长盛逸仙介绍说,今年外资投入中最大的特点是:合同外资增幅较大,大项目、独资和增资项目明显增多。1-8月,苏州市新增合同外资59.31亿美元,增长83.8%;实际利用外资20.05亿美元,增长14%。新批914个项目,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55家,增资超千万美元项目25项目。昆山的“南亚铜铂”投资在1亿美元以上。此外如法国索迪斯联合公司、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和英国翠丰集团等3家世界500强公司首次在这里投资,至此已有80家世界500强公司在苏州落户。更可观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势头良好,1-8月,共有261家(次)企业增资,增加合同外资11.33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19.1%。苏州新区管委会每个月新建的出租标准厂房就会达到1万多平方米。

  在涌入苏州的外资流中,苏州形形色色的开发区成为极为重要的角色。以前,有人开玩笑形容深圳经理多,说天上掉下一个砖头砸到六个人会有五个是经理。在苏州人们说天上掉下六个砖头会有五个掉到开发区的地上。的确,在苏州的城市乡村,当地人自豪地随便一指就是开发区。

  8月11日,位于苏州常熟的江苏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揭牌。据说这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氟化工基地。建园之初,世界著名的两大氟化工企业集团――法国阿托菲纳公司和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已在这里落户。这只是苏州各种名目的开发区之一。

  目前,苏州共有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渡假区等五个国家级开发区,此外还有10个省级开发区和留学生回国创业园、农业开发区、旅游开发区等星罗棋布的小开发区,在老城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是开发区的管辖范围。 昆山就是一个开发区筑巢引凤的典型。如今,在昆山繁华的商业街上每三家餐馆中至少有一家经营台湾风味,每三家服装店至少有一家出售台湾风格的衣服,间或还有台湾风味的咖啡馆和酒吧。这是去年以来台资大量涌入的衍生品。目前这里是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利用台资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王小东,昆山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从小到大生活在这里的他亲眼目睹了昆山的变化,带着我们穿梭在道达尔.菲纳、阿尔卡特、SCI、三菱、丰田、丸红、日立等知名企业的厂房中,他指点着、介绍着。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是吴王寿梦曾豢鹿狩猎的地方;15年前,这里也不过是一片稻田,老百姓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84年这个县自发建起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欣欣向荣的开放型经济已经使昔日的农村小镇变成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工业制造加工基地。今年1-8月昆山市合同外资额6亿多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一些大企业相继在这里投资、增资。台湾企业“南亚集团”已决定陆续在这里投资将达到17亿美元。这里已成为国际资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区之一,外商投资产出的高回报地区之一,全国经济发展的高增长地区之一。

  有关专家分析说,苏州漩涡的产生首先是国际资本流向中国的一个反映,中国即将加入世贸,外资对中国的看好;台湾产业发展空间缩小,岛内资金外移等都是导致这种资本流向的原因。

  然而,在国际资本流向中国大陆的时候,为什么会对苏州情有独钟?

  吸引力在哪里?

  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与台湾著名企业“中华映管”的董事长林镇源见面。当问及为什么不在北京投资设厂时,林镇源回答,北京风沙大,对IT产品生产不适合。“那为什么选吴江,而不是别的地方设厂?”答曰:“配套率高”。“中华映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液晶显示屏供应商,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显象管生产厂家,最早落户在福建福州马尾。今年,中华映管投资17亿美元在苏州吴江建立工厂。“中华映管”的理由是大多数落户苏州外资的理由。

  林镇源代表了大多数台湾企业的想法。

  6月,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公布了“2001年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其中指出长江三角洲由于当地政府重视、社会风险与法制风险较低,且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比较容易,已取代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台湾大企业前往投资设厂的新兴据点。而吴江、苏州、昆山入选6个A级城市之中,即意味着这些城市不论在高等学校学校、就业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品销售、消费零售、固定资产投资与工商税收等方面优于其他地区。 这项调查是针对6000多家会员厂商,历经9个多月的周详问卷察访后进行的,是提供有意赴内地投资台商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盛逸仙认为在吸引外资方面,苏州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优势。

  地处中国沿海和沿江两条开放带的交汇点,毗邻上海,是苏州人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地利”。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1小时车程就可借助上海空港、码头的优势,满足了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畅快捷的要求。由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和研发的优势,苏州在努力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制造基地,由于苏州的土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愿意把总部和销售部设在上海,而把生产基地放在苏州,如美国的耐克公司、普强公司等。 吴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潮说,近两年来外资纷纷落户吴江被人们称为“吴江现象”,特点是90%左右是台资企业,90%左右是IT产业。原因就在于这里以原有“苏州明基电脑”的14户电子企业为基础,逐步成为了电子资讯产业的加工和制造基地,使区内IT产业的配套率较高,同类企业聚集度较高,生产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产业链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间人才、信息、技术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所以形成了“配套带龙头、龙头带配套”的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安德鲁电讯器材(中国)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其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附近,通过位于27个国家的71个机构组成的生产、销售和分销网络提供全球性产品服务。一开始,公司所需要的特种材料依赖进口,选址苏州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找到合适的供应商。现在这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目前,公司大部分原材料已经本地化,在苏州他们得到了优质的材料、精湛的加工工艺和良好的服务,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电脑上的几乎每一个零部件――从电脑芯片到电子元件的塑料外壳――都将能够在苏州至上海的公路沿线买到。这是最让外商看中的地方。

  苏州还有着良好的投资硬环境。据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秘书局张岚介绍,园区在建园之初就坚持了科学设计、国际标准规划,保证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是国家开发区平均水平的2.5倍。比如,园区的水达到饮用水标准。这对IT产业的生产非常重要。所以虽然这里地价较别的地方高,仍被外商所欢迎。

  人和,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苏州的人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国外其他地方和上海等国内大城市低,中国大学每年培养出的14.5万名计算机工和师,他们的工资――有博士学位的 年薪1.3万美元――只相当于台湾同等学历人才的1/4。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名非熟练工每小时的工资为1美元,而在台湾要6美元。

  另一方面是苏南一带良好的社会治安和苏州人从上到下招商引资服务工作也是几乎无可挑剔。

  在苏州,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引资气氛。政府各级领导和各部门都是把招商引资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简化审批手续,从1992年开始把审批权下放,苏州外经贸局、新区、园区都有权审批。一些小的项目各市县可以自行审批。在供电、供水、公安、财政、税务、劳动等部门实行一站式办公。甚至许多乡镇都有外资办和对外服务中心,有专门人员负责招商引资。在政府的鼓励下,一些规模较大的开发区的代表前往世界各地,向外商介绍自己;一些市县乡镇的代表则到广东沿海地区的外企和台资企业去游说,有的甚至一年内会有几次访问台湾。 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蔼先说,现在各地都在激烈地进行招商引资,土地、税收等政策方面的与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而且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大,苏州各工业园区的土地价格比别的地方还高,引资主要是靠服务。

  美国人艾伦·瑞德理是在1996年,随着维苏威公司投资中国计划的确立而首次走进了苏州这个与上海毗邻却有着不同城市气质的古城的。维苏威国际集团公司亚太地区总裁的瑞德理先生不仅目睹了公司选址园区、厂房建设以及首批产品下线的全过程,而且也在园区的工作、生活中感受着园区以及整个苏州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说,公司在中国分公司的选址问题上颇为慎重,考察了多个城市,最终选定落户园区主要是被园区周到的服务所打动,作为一个对中国投资政策不太了解的外国企业在园区从申领许可证到公司建成投产都丝毫未感觉任何的困难和阻碍。建成至今,苏州公司已经先后接待了不少来自日本、印度、比利时、意大利及英国等分公司的代表,他们同样也在震惊中肯定了苏州、肯定了园区。 苏州为外商提供一条龙服务,从1997年开始各地继续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市长任服务中心主任,外商在投资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可以找中心协调、投诉、解决。

  此外,各级政府都十分强调亲商理念和亲商服务。园区管委会的服务承诺是:企业有事咨询时,必须在两个工作日之内解决或告之原因,为保障工作人员的服务,管委会每年会根据公务员的表现和被投诉情况排名,最后2名自动解聘。如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旭电公司为保证供货的时间要求通关时间加快,园区有关部门就协调海关等部门,现在通关时间最快缩至1.5天,保证了企业效益,该企业又准备在这里增资。

  工业园区新加坡版的“管理软件”也被拷贝到了其它开发区。苏州新区则实行“二公三化”办事规则,即“公开、公正、量化责任、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王蔼先副主任介绍说,从去年开始苏州新区还免去了多项对投资企业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如每户企业2000美元的审批登记费,深受投资方欢迎。

  吴江提出为外商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只要有确定合作,外商把相关图章交给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后一切手续就由后者负责,直到拿到批准证书,没有一分钱的收费。

  昆山开发区提出了“不向外商说不”、“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等口号。全市有200多人的专业招商引资人员,外商服务中心的工作范围甚至延伸到了外商家属。

   中国的爱尔兰

  2001年6月,李岚清副总理在考察苏州开发区发展时期望地说,要把苏州建成中国的爱尔兰。而了解爱尔兰的人说,苏州正在成为爱尔兰。

  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使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苏州经济加入了全球化的大合唱。长江三角洲历来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祖祖辈辈在细碎的地块上男耕女织,精耕细作,他们的勤劳和封闭,甚至很难用现代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等概念加以解释。而现在,以“九五”末期的统计数字来年,苏州全市经济出口依存度达到56.3%,投资依存度达到50%左右,全市财政收入的39.5%来自涉外税收,外商投资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50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40%。从前人们印象中温顺的苏州,沉静的苏州,苍老的苏州,已逐步变成开放的苏州,外向的苏州,鲜活的苏州。

  “这是有关两个技术园区的故事,它们都在苏州。一个在苏州的西郊,另一起源于1992年新加坡总统李光耀访问苏州。苏州欢迎李光耀参与开发这卒迫切需要变革的园林城市。当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支持这个计划时,不久,苏州工业园便在古城的东郊旷野里发展起来了。

  两个技术园区展开了竞争,这种竞争的最终结果是:550家公司,包括富士通、飞利浦在内的大公司将超过8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了这两个区中,创造了8万个新岗位。”

  这是今年4月30日美国《新闻周刊》(亚洲版)刊登的记者阿丹.罗格斯的文章,把苏州列入“信息时代重要角色”的世界九大新兴技术城市之一,与美国的奥克兰、巴西的大坎皮纳、西班牙的巴塞罗纳和法国的蓝色海岸等并肩齐名。

  的确是这样,外国企业在苏州落户安家使当地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目前苏州已形成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的精密机械、新型家用电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及新材料等六大支柱产业。

  以外资为主体的园区经济极大的改善了苏州的城市面貌,也带来了城市建设的新理念。现在,在老苏州城区的西面是规划面积达52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面是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再往东,紧挨着园区的是昆山市区及占地20平方公里的昆山开发区,老苏州的南面是16平方公里的吴江开发区和吴江市区,苏州城北面有华东地区最大的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蠡口家具市场,从发展势头上看,苏州的周边开发区和县城大有连成一片的可能。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正在成长为一个大苏州。

  苏州人的生活也在改变,新区和园区两个开发区由于紧挨大城市,且硬件环境优良,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企业就业、创业、生活、居住的重要原因。开发区的规划建设更带来了先进的城市生活理念。在苏州园区,没有临街小店,服务半径经过精确计算的邻里中心,500平方米一个,建筑风格五彩缤纷,居民区内花园、喷泉、公共活动场所、绿地、湿地错落有致,点缀其间。各自然景点附近先留出公共活动场所,其次再考虑住宅。外商买地之后,一年内不盖厂房,则必须铺草皮,并不许损坏原有湿地,空气质量达到ISO140001标准。在昆山开发区的成熟地带,一座座花园式工厂,环保意识之强,环境之优美,即使久居天堂的苏州人也不得不叹服。 美丽的苏州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缺憾往往因其美丽而被忽视。

  苏州希望通过引进外资改造国有企业的最初愿望并没有成功。苏州自己传统的国有工业也曾辉煌过,以“四大名旦”(长城电扇、孔雀电视机、香雪海电冰箱、春花吸尘器)为代表的家电业,以虎丘牌相机和苏州、登月牌手表为代表的精密制造业,以丝绸织造为代表的纺织业,这些工业都在1990年代无奈地衰落了。国有企业的衰落是因其竞争力不强、企业制度落后。试图通过引进外资,嫁接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现在看来苏州并没有达到目的。外资进入苏州几乎全是另起炉灶,可利用苏州企业的东西只有熟练的劳动力。孔雀电视机厂以300多万美元卖给飞利浦大概是富有远见的一次买卖。苏州外资企业的兴旺某种程度上掩盖了苏州本地生产力衰落的事实;只看到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财政收入显著增加而掩盖了苏州改革的问题,在这方面,苏南乡镇企业以发展代替改革是有教训的。

  不仅如此,外资企业一般是生产的制产品,其研发基地、中间体及市场销路都有外资掌握,因此外资企业无法很好地与本地企业配套、扩散,也不能指望依靠外资孵化出高科技的产业。现在的外资项目以二产为主,二产中又是以加工工业为主,且加工的是整机上的零配件,加工方式多是劳动密集型的简单操作。最终产品少,出口创汇不多。在进出口总额中,也主要是进、来料加工。如:进来的原辅材料10元,加工费3元,出口13元产品,进出口额23元,但留给苏州的脂油元加工费。所以,外资为主的园区经济是一种“经济飞地”,对苏州来说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今年台资流向有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一批珠三角的中小台资企业将资金撤到长三角苏州一带。这其中有一些台资企业是因为,原来投资地的“两免三减半”到期了,而换一个地方再租厂房,便可继续得到“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试想,三年后,苏州现在招租到的台资企业会不会再次如法炮制? 苏南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投身于经济发展的热情一直没有停止过。过去乡镇企业兴旺时政府是唯一的出资主体,垄断了经济发展的资源,今天政府发展经济的热情转到招商引资。苏南普遍重商、亲商,招商引资成了苏南许多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最主要的工作,是压倒一切的最大的政治,然而却忽视了党政领导人自身的本职工作。本来招商引资是企业的事情,政府越俎代庖,随意承诺优惠政策措施,特别是违反国家税法,给企业应收税款等等,反映出投资环境的法治化还远远不够。而且,“拼地价”来引资还会留下持续发展缺乏后劲及过分注重硬件而忽视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倾向。苏州地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水面占42%,里面有5个国家级、11个省级开发区,无序竞争的苗头已有所暴露。

   再把苏州放到苏南地区来看,各方政府领导人热衷于各项兼职,各开发区管委会的领导都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的,园区的开发主体不明确或政府化操作,这表明,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依然有决定权,尤其是垄断着土地批租、优惠政策等资源的权力。从某种角度讲,政府领导人直接参与招商引资等活动,使自己成为本地方最大的老板。在苏南,我们看到,一些大型企业自己开始建办工业园区,如江阴“申达工业园”、三毛“凯诺科技圆”等,这些企业的企业家开始脱离于现行体制之外,自主招商引资,这才是发展的方向。

  今年,浙江一批又一批政府考察团到苏州来学习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因为,仅苏州一地引资额远大于浙江全省。然而,不知苏州人有没有看到,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浙江外贸出口增长幅度却高于苏州,上半年已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全国外贸赢余120亿,其中浙江93亿,占79%。为什么?就是因为浙江人把自己身边的民间生产力大大解放了,大大发展了,他们同时也为民营经济的外向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不知苏州人有没有想到,在浙江在向苏州学习,聪明的苏州人是否也应该向浙江学点什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购房疑难有问必答
装修建材价格查询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