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止步于认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10:10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阿诤 最近《扬子晚报》有“江苏上海互认离退人员养老金资格”的报道,初看这个题目,以为苏、沪两地已经像欧盟国家一样,互相承认对方的离退人员领取养老金的资格,使异地居住的离退人员在现居住地就能领到养老金,并且接受当地政府和社区对离退老人的相关服务。但是,细读全文,却不免有些失望,江苏、上海两地出台的文件仅仅是“开始在苏、
究其原委,苏、沪两省市的做法可能是缘于政府有关部门要规避养老金被冒领的道德风险。近来媒体报道中常常提到,有已经去世的离退人员家属隐瞒真相冒领养老金的现象,不管这样的情况事实上有多严重,政府有关部门是下决心严查不贷的,于是,“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便成为一件大事。按常理推论,这种情况在异地居住的离退人员中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于是,便有了要老人拿着某年某月某报纸放在胸前照相,以作为此时他(她)还健在的证明。这种做法,对老人的人格显然是很不尊重的。说严重些,还有侵犯人权之嫌。 相比以上这种有辱人格的做法而言,苏、沪之间的“认证工作新机制”无疑是一种进步,但仅仅止步于此,显然并不令人满意。我国已经迈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各种方便离退老人的服务势必要摆上议事日程。欧盟国家之间都可以做到:退休者随便到哪个国家居住,都可以在当地领取养老金并接受相关服务。我们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之内,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当然,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范围迄今仍然停滞在省市一级给这一类服务造成了障碍,实际上还是可以想办法的。譬如,建立各省市之间双边的、多边的乃至中央统一的结算中心,为在异地居住的离退人员在当地领取养老金提供省市之间的结算服务,这就可以满足这种需要。也不必担心不发达地区“赖账”,因为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养老基金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如果能够这样做,也就不必担心异地支付因“活不见人”而被冒领的道德风险了。 再往深处想,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可以让离退老人对居住环境有更多、更可心的选择。譬如,老人们普遍都爱安逸恬静、爱清爽空气、爱接触自然、爱新鲜食品……这在大城市中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养老金随处可得,更适宜居住的一些中、小城市便会成为他们安度晚年的首选之地。这也可以减轻大城市的服务之累。最终的结果会是双赢乃至多赢。 所以,建议江苏、上海能在这方面再迈出更为实质性的一步,为全国做出榜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