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赵半荻:传达主流可能忽略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09:12 新京报

  赵半荻觉得他问伦敦人就等于同时在问观看片子的中国人,会让大家对于战争、恐怖主义、媒体、幸福等等有所反思———至少艺术家本人这样认为

  2003年的时候,总是和熊猫咪演出的艺术家赵半荻在英国临时充当主持人,走访伦敦的流浪汉、芭蕾舞演员、消防队员、同性恋者各种严肃或有趣的问题,比如:“怎么看伊拉克战争?”、“担心恐怖主义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还有梦想吗?”,他们
的回答则勾画了年时的伦敦众生态。到了2004年,赵半荻把他的经历剪辑成另类访谈片《熊猫咪问伦敦》,他试图让这个片子出现在国内的各种媒体上(本报也正在连载《熊猫咪问伦敦》的图象日志),因为他觉得他问伦敦人就等于同时在问观看片子的中国人,会让大家对于战争、恐怖主义、媒体、幸福等等有所反思———至少艺术家本人这样认为。

  问题是这和艺术有关系吗?或许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个活动中赵半荻把自己当做一个媒体,“水均益不会去问伦敦平民怎么看伊拉克战争,那么我去了”,这是不同的态度,传达主流媒体可能会忽略的社会信息,这个电视片的出现,以及中国媒体、公众的各种反应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状态。

  可是这和艺术有关系吗?对,这就是所谓当代艺术,《熊猫咪问伦敦》已经上了赵半荻的画册,他认可的复制剧照以后可以卖出不错的价钱。而收藏家的收藏会让这个剧照保存下来,让后世的人得以见证更为复杂的社会信息。既然如此,艺术家和记录员又有什么差别呢?也许是艺术家记录的方式更有创造性,让人们有兴趣注意到这种不同。

  艺术到底可以做什么呢?

  艺术史教授们一定会给出许多有力的证据,比如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卖了1.05亿美元!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艺术了,社会和文化都在剧烈的变化,艺术也在以令人惊讶的方式革新,当代的实验艺术家的创作似乎让多数人摸不着头脑,他们不是端庄地拿着画笔写生,而是在纽约地铁里涂鸦,把本。拉登的房子复制到伦敦的美术馆,有人还用身体的损伤做行为艺术,这让人心理不太舒服:难道当代社会已经残酷到让艺术家变得如此残忍吗?

  幸好,赵半荻的作品并不是那样残酷。

  □本报评论员周文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