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新华时评:带血的煤不能再挖下去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22:5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7日电 (王学江)最近,接连发生的几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河南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迄今已有129名矿工死亡,其他19人生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河北德盛煤矿特大透水事故,29名矿工下落不明;贵州挽澜煤矿瓦斯爆炸,15名矿工不幸遇难。众多条鲜活生命的丧失,令人震惊、悲痛,也给他们的亲属造成极大的心灵创伤。面对频繁发生的矿难,人们不禁要问:“带血的煤”还要挖多久?

  3起矿难,再次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许多事实表明,大部分矿难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就拿常见的瓦斯爆炸来说,按我国目前的防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只要把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瓦斯爆炸事故应该有能力避免。但不幸的是,一些煤矿的防范措施漏洞百出,终酿惨剧。

  这主要是企业摆不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片面追求短期利润,放松安全生产管理。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供应短缺,许多煤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压低成本、减少安全投入,该安装更新的安全设施、该进行的培训无人过问,该消除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一些小煤矿把一线矿工视作“赚钱机器”,加班加点,玩命超产。为了追求财政收入,一些地方政府有法不依,对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该整顿的没有认真整顿,该关闭的没有彻底关闭。今年前9个月,全国共有4153人死于煤矿事故。

  煤矿事故之所以频发不断,追根究底,在于经营者和地方政府扭曲的发展观和对人的宝贵生命的漠视,为了追求利润指标,没有真正把人、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大平煤矿为例,该矿原来就存在安全隐患,安监部门曾多次督促其整改,但并没有引起煤矿足够的重视。而其上级郑煤集团,属下煤矿曾事故不断,但长期以来,郑煤集团对安全工作以会议代替落实,安全意识淡漠,没有真正从这些事故中吸取教训,终于酿成了如今的惨剧。

  谋求发展、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标,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安全与发展、人的生命与企业的利润孰轻孰重、谁先谁后?与任何一个矿工的鲜活生命相比,煤矿的经济效益永远是次要的。人是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与金钱、利润和经济发展指标相比,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地方政府一味追求“高速发展”,疏于监管,事故频仍,这样的发展和繁荣又有什么意义?如果企业惟利是图、急功近利,造成灾难不断,这样的经营者岂不是草菅人命,与杀人越货又有何异?

  金钱有价,生命无价。遏制矿难频发的关键,在于真正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践以人为本,就要珍惜、爱护、保护人的生命,切实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各级政府和企业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抛弃“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认真把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如此,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才能跃上新台阶。

  “带血的煤”不能再挖下去了!(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