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中国走向强盛的关键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07:38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孙超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发展,成为中国走向强盛,人民迈向富裕的关键词。 发展观的沿革
中国的发展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其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发展问题即提上了日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 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制定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丁元竹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起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在1999年,在为“十五”规划做准备的时候,他所在课题组接受了一个应急课题,即把“以人为本”纳入“十五”规划。他们的结论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人的发展和对于人在发展中的地位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人在发展中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从哲学逐步渗透到各个具体学科,从战略理论逐步渗透到战略实践领域。“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在实践中还是把经济增长作为了发展的核心,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 到了新世纪之初,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并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内涵在深化。 党的十六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探索和拓展发展观,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我们要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丁元竹说,这一系列转变最直接的原因是非典的暴发。当时温家宝总理在香港有一个生动的讲话,大意是,中国像一个充气的巨人,这个巨人现在走得很快,但是有人推他,就会倒。后来,温总理在2003年国庆讲话中指出:抗击非典斗争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大起大落对发展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根本问题是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如果经济全局出了问题,任何地方都不能幸免。 丁元竹说,长期以来,在一些官员心目中,说到发展,就是简单的经济数量的增长。在这种以升迁为动力的片面政绩观引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就演变成“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是硬道理”、“GDP增长是硬道理”,GDP被放在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丁元竹表示,发展观的提出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产生很大的影响,使我们从过去的那种对经济的过度的崇拜,对市场的过度的崇拜,特别是对GDP增长的过分的崇拜中解放出来。然后使我们去重新思考一些新的发展模式。发展是硬道理,但要把发展做好,就要讲究一个发展模式、增长模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曾形象地描述过,我们不光要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做好、还要把“蛋糕”切好。把“蛋糕”切好,就是要注重收入分配中出现的问题,并把这个原则贯彻到当前的政策当中去。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登上1000美元的台阶,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李强告诉记者,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观,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能不能支撑都是一个问题,资源没有,发展从何谈起。李强说,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承载负担会越来越大。作为一个过去经历过贫穷,现在正在富裕起来的民族,如果没有精神平衡体系,这个民族无法真正保持富强。科学的发展观包括资源环境的平衡、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富裕以及价值道德观体系的平衡。欧美发达国家是非常讲究精神平衡的。李强说,我们如果不解决信仰问题、道德价值观问题,富裕起来以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精神体系支撑。也就是说,发展观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生存问题。 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将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一发展观的明确表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的全面发展观已经形成。 (实习生陈晓芬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