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面对城市房价持续涨 地方政府应有作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3:47 中国经营报

  作者:唐茂华 编辑:谢红玲

  近一段时间,关于各大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报道不绝于耳,市场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1~7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724元/平方米,同比提高12.9%,是1996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幅;全国有12个地区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提高幅度超过了10%,其中,江西甘肃天津等6个地区价格提高幅度超过了20%。

  针对房地产业结构性过热,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措施,成效显著。然而,从直观来看,宏观调控减少了房产的供给,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房价的局部过高难以解决。抑制房价过高增幅,加强中观调控、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中坚作用至关重要。

  第一,调控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开发的源头,应成为调控市场的主要工具之一。地方政府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好土地调控。在适度控制拆迁、适度放量土地的同时,规范土地市场、打击土地投机同等重要。

  第二,把握好招、拍、挂的策略,优化住房结构。住宅密度与土地所有权存在密切联系,如果一地区由较多开发商共同开发,往往按较高的密度为收入较低的居民建房。如果一地区由单一的开发商进行开发,则往往仅以较低的密度为收入较高的居民建房。因而,政府可以在土地招投标中将大项目拆分成小项目,实行分区共同开发制,有利于用市场的手段引导开发商做好低端市场,而不是一味地投机于高端市场。

  第三,维护市场竞争环境,尤其是保护中小房地产商的利益。完备竞争体系,增加市场竞争主体是规避传统垄断低效率、高价格的有效手段。不是说现在中小房地产企业没有问题,但不能因为有问题就要用行政政策将之扼杀在摇篮里,应由市场来决定它们的命运。只要企业造的房子质量没问题,具有良好的资信状况,规范运营,就应该给予其生存的空间,鼓励其发展。这要求地方政府不能一味地追求高价者拿地,应给予大、小企业平等的开发机会,否则会为垄断企业限制“行业准入”所利用。

  第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目前住房制度中,经济适用房不“经济”,住房货币化补贴额度远不能紧跟房价的飙升,“宁要房子,不要补贴”普遍盛行。经济适用房造成新的价格双轨制,有悖市场化改革方向,各大城市设计一个逐步取消的时间表十分必要。应将经济适用房从“补砖头”向“补人头”政策的转变与增加住房货币补贴额度相协调,将20~30%的中、低收入家庭与享受住房货币补贴的家庭纳入同一货币补贴体系,完善补贴政策。二要逐步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租房问题与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并重,完善廉租房政策。

  第五,长久之计还在于形成合理的城镇结构。强劲的需求支撑致使各大城市房价走低不易,而且房价下降也无益于经济的长远发展。调控房价要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其长久之计不在“城市”本身,而在“城市”之外。首先,各大城市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因势利导,加强城市规划布局,将不具备城市中心区竞争力的产业有序向外转移。其次,从长远来看,改变当前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的城镇结构,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是避免大城市房价“居高临下”的关键。很多学者指出城市化是推动房价上升的主因,其实也不尽然。城市化不等同于“大城市”化,城市房价的普遍稳定上涨并不等同于部分大城市、特大城市房价的单极飙升。注重城市群的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形成卫星城,实现一体化发展,同时构筑城市间的“通勤圈”,形成大、中、小城市乃至乡村的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房价梯度,也将有效避免个别大城市房价的单边突进。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房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