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悖离市场 中国足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0:57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张允平 编辑:韩晓静 现在的中国足球,越来越偏离足球商业圈的游戏规则。每一次足球圈事件的爆发,都能以最短时间平复。国安造反、实德出头、深足罢赛,概莫如此。更有趣的是,现在的足球闹得越厉害,离它的受众——球迷就越远,观察一下你的周围,有多少人还在每天津津乐道于足球,除了少数圈内人,大家已经对足球的态度只有三个字:不玩了。
足球的本质是一件商品,或者用中国足协的话说叫产业化。目前的所有纷争之中,最大的危机来自于消费者对这个市场的日渐抛弃。中国足球十余年如一日地停滞不前,意味着这个商品的功能始终无法升级换代,哪怕贴上“中超”的新包装标签,也吸引不了顾客。 与股票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足球市场由四部分投资者组成:足协、俱乐部、球员和球迷。足协和俱乐部相当于机构投资者,球员相当于大户,球迷则是广大散户了。不过所有的建设中,首先要确定“市场”的基本要素,第一要有卖方,其次是商品,然后还有买方(客户),最后是数家卖方之间建立起来的竞争关系),这就是所谓“四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 看上去,大家的目光聚焦在那个圆鼓鼓的足球上,其实,所有的市场交易关系都发生在足球之后,足球无非是商品的具像化而已。 体育活动涉及社会中的众多参与者,交织着各种各样的利害关系:球迷要求看到足够吸引力的比赛,球员希望通过自身竞技水平的提高博取更多收入,俱乐部也希望从球员的比赛表现中获得广泛的收益,足协则有着政治业绩等方面的考虑。 不过,作为这个产业链条的两端,球迷和足协对市场的影响力更大。足协对市场的影响,不在于它多么深入地渗透于足球的细枝末节,而是相反,在许多领域应抽身离去,让俱乐部、球员(及其球员工会)完成市场的具体商品销售行为。诸如限薪、球员转会、转播权份额分配、广告收入分配等问题,都交给市场,让俱乐部、媒体、赞助企业和球员进行谈判。足协对足球市场商品开发环节的放手,才能使得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足球商品被开发和销售,满足广大受众的消费心理。球迷买账了,这些商品销售成功后的利益才能进入俱乐部、媒体、赞助企业和球员的腰包,促使他们进一步研发新的足球商品。 现在,由于足协在商品开发环节忽视对俱乐部、媒体、赞助企业和球员的利益,干预过多,导致俱乐部缺少足够的自主权,球员无法建立自己的球员工会,赞助企业不能获得预想中的回报,于是我们的中国足球始终是一个质量不合格的商品,不能提供精彩的比赛,优良的竞技成绩,就像中国股票市场中的那些股票,基本面的衰败导致业绩分红纯属痴人说梦,广大股民要么被迫加入投机行列,要么只要用脚投票、选择离开,股票时常愁云惨雾。事实已经证明,一个总是在行政市场双轨制阴影下的市场,最终的结果是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受损,甚至导致大崩盘。 英国皇家大学管理学院(伦敦)的Szymanski博士在他所著的《胜利者与失败者(Winners & Losers)》一书中,将股东和基本利益参与者放入一章对此问题加以讨论,在文章最后慨叹道:“纵观历史,英国的足球俱乐部原本应属于基本利益参与者型的组织结构,现在却陷入了只面向职业投资家的经营活动当中。这样的话,球迷以及球员们会满意吗?反之,以球迷及球员的利益为第一考虑的俱乐部,能够满足投资家的欲望吗?”反观中国足球,不但不能让球迷和球员满意,也无法满足投资家的欲望,那么,这样的足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