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国际油价上涨与经济学家口水战的背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0:55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晓午 编辑:韩晓静

  本周,在国际原油价闯过创纪录的55美元/桶大关的同时,经济学界也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国际原油上涨的口水战。

  激进的学者们认为,传统的供需理论不能解释本次油价的上涨现象,根本原因是由于
对冲基金的炒作而致。

  而传统的经济学家们则一直坚持,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在于,近一两年全球经济的强劲复苏,引起了石油旺盛的需求,石油供小于求,价格必然上涨。如果没有这一供需做背景,对冲基金根本不可能介入市场进行炒作。

  关于国际原油上涨的争论仍在进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绕过这一点,笔者明显注意到,经济学界对于国际原油上涨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有何应对之策等问题的关注似乎被上述口水战争所淹没。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中国石油政策的研究者们、生产者们和决策者们似乎对国际原油上涨缺乏足够的警惕。

  这一姿态颇像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尽管油价上涨给美国经济未来增长蒙上一层阴影,但美国政府表现出惊人的平静:美国白宫官员们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指责欧佩克限制产量,也没有埋怨其他主要产油国家内政混乱。大家可以细心观察到,美国政府首次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次公开的表态是——“油价上涨对美国经济不会有很强的影响。”

  美国人当然不会埋怨油价上涨,尽管美国经济受石油价格上涨打击较大。有经济学家戏称,只要美国央行的印钞机不停止,美国人就能掏得出石油上涨成本,后果只是加大了贸易赤字而已。反过来问,中国拥有这些轻松应付油价上涨的资本吗?

  笔者认为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从原油战略进口布局来看,我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比例占到60%左右,从非洲进口石油比例占到25%,而我们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家地区的进口比例仅占15%。一旦不可预知的事故发生,马六甲海峡运输线被切断,中东原油的进口如果停止,其他地区的原油将成为杯水车薪。

  如何改善我国原油进口布局呢?近日,笔者在与社科院中亚经济学家和中石油的官员们交流中,得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加大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的合作力度,中国与中亚地区靠得近,铺石油管道不需要经过第三个国家,直接可以形成点对点的供应。如中哈石油管道,如果建成后,仅哈萨克斯坦就将对中国形成每年2000万吨的原油进口额度,占中国原油进口比例的16%。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境内的石油也可以通过这个管道进入中国,而中俄目前伙伴关系日渐牢靠。

  另一方面,由于这次石油涨价的原因,有分析说是对冲基金做空美元,不幸的是中国的人民币与美元是绝对挂钩的。所以这次石油涨价,中国与日本和欧洲的消费者相比,处于不利地位。无疑,高油价加快了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中国因为重型工业密集将付出较大的代价。中国已经成为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重化工业特征明显,能源主要依靠煤电油。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提高这些厂商的生产成本。种种迹象显示,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国民经济正产生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因而现在的关键是,在原油价格继续上涨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必须建立价格传导机制,把高油价的成本风险适时的化解,减少国内经济的影响。一个办法是发展完善燃料油期货市场,从原材料上规避油价的剧烈波动风险。另一个办法是针对油价高企,我国企业要掌握产品定价的话语权,果断提高价格,转移上涨原材料成本。遗憾的是,中国作为许多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如水泥、钢铁,但没有定价权,原因就是没有全球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应该尽快从一个世界制造车间向世界交易市场转变,这样的话,才能建立一个快捷的价格传导机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上涨新闻 全部经济学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