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国际油价上涨与中国对策 > 正文
 

对于油价波动 我们参与游戏却远离规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0:09 中国经营报

  作者:贺军?编辑:韩晓静

  进入10月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屡创新高,把中国推到了从未遇到过的境地: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进入到大量需要能源的重化工业阶段之时,却遇到了创纪录的高油价。这种局面不仅恶化了中国能源紧缺的局势,还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及能源安全受到严峻考验。

  对于油价上涨,有着多种解释,如地缘政治问题、对冲基金的炒作、连续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石油供需紧张等,国内甚至有人怀疑这是美国制造的一轮阴谋。从国内官员的表态看,似乎更愿意接受其中的两个原因——地缘政治冲突和市场炒作。但笔者认为,这一轮油价上涨最大的原因,还是全球石油需求实质增长的拉动。从需求面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增长,拉动了石油需求增长。今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已达8140万桶,比去年增加3.2%。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需求增长在其中显得十分突出。据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数据,2000年至2003年,全球对原油需求增长的40%是由中国需求拉动。此外,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也很强劲,与中国共同形成了全球石油需求的新变量。从供应面看,OPEC的产能目前已经达到了25年的最高产能,虽然它们表示还有能力进一步增产,但市场基本不太相信这种承诺。从国际石油市场目前脆弱的供求平衡来看,结论很不乐观,国际油价可能长期维持高位,中国未来将不得不长期面对高油价局面。

  总量高达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也被指责为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笔者认为,基金炒作不可能逆市场大势而为,它也要以坚实的需求增长作为投资的题材,其作用是为油价上涨推波助澜,而不是改变整个市场格局。至于“美国阴谋论”,笔者认为更站不住脚。虽然中美能源冲突的实质是美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中国的经济发展,但美国的实体经济对中国有依靠,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更何况,全球石油市场并不是美国所能轻易干预的,而作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同样要为高油价而受损。

  高油价长期化的格局,对中国的冲击十分深远。首先,高油价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带来了直接的压力。2003年,中国进口石油超过9100万吨,进口原油占国内原油消费量的36.1%。今年前9个月中国进口原油约9000万吨,全年可能达到1.2亿吨;2005年,中国将正式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对于急需大量进口石油的中国来说,油价高涨无异于“当头一棒”。

  其次,油价上升将加大中国的通胀压力。第三,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被迫调整。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绝不是降低零点几个百分点那样简单。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和资源需求的迅速增长。笔者认为,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中国在能源和资源上的扩张性就越来越强。对于中国的“资源扩张性”,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的警惕。面对资源和能源约束,中国现行高能耗和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不得不受到限制,并进行调整。

  需要强调的是,高油价长期化的问题,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战略有很大的负面冲击。中国目前在石油问题上的被动局面,是中国过去长期缺乏石油战略的结果,比如中俄石油管道问题、战略石油储备问题、多元化石油供应渠道问题、参与全球石油期货市场问题等,无不与缺乏战略研究有关。近年中国政府做出了积极调整,开始在全球积极落实石油安全战略的布局,但油价高涨的市场形势,极大地限制了中国顺利实施这一战略。

  现在,中国已经以一个石油需求大国的角色,出现在全球石油舞台上,“中国需求”将改变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格局。而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博弈以及市场风险,也将更深地把中国卷入其中。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有巨大的需求,但对市场缺乏“话语权”;我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游戏,却基本不能影响游戏规则。这种不利的格局如何改变?需要政府、企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