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财经时报评论:投机盘扭曲人民币真实价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0:05 和讯网-财经时报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当时维持了35美元的黄金平价),除资本管制、贸易壁垒、配额限制外,政府还曾征收进口税、歧视性的投资税以及利息平衡税,此外美国对资本流出还采取了管制措施;美国当年采取上述措施抑制美元贬值,中国是否可以如法炮制同类政策来对付升值?

  “劣币驱逐良币。”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奠基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400多年前的这句
名言,目前似乎正在诅咒乍强还弱的人民币。

  “减持美元资产,增持人民币资产。”目前这已成投资、投机者以及国内外企业的资产组合共识,原因是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放宽浮动后,出现升值在所难免。这种预期的结果是,国内外汇存款持续负增长或微幅增长,过去投资收益经常为负的国内企业海外收益突然暴涨,而进出口的提前收款和延期付款更是明目张胆,非居民特别转移的个人外汇也如过江之鲫,金融机构的海外负债也节节高攀。

  美元的持续流入,进一步推高了中国国际收支顺差,迫使人民币处于低估状态,自2002年底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就是这种合力的结果。

  其实,人们对人民币的高估,将受到格雷欣法则的惩罚:如果市场上有两种货币——良币和劣币,只要二者所起的流通作用等同,因劣币成本低,人们在使用中往往会选择劣币,储存良币,久而久之良币会退出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原理。

  但人民币可以任由市场摆布而升值吗?目前的经济结构、金融体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人民币远没有到达“良币”地位。这种升值驱逐的结果,是资产泡沫、通货膨胀、非贸易品资产高涨、产品竞争力日渐退化,中国经济将沦入严重衰退。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的高估,多是投机力量所致。

  虽然从2002年底开始,中国市场外汇供应顺差一路走高,成交量无论环比和同比都急剧上升,但从去年11月起,随着外管局出台一系列措施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减弱,外汇顺差节节缩小,到今年5月份,其成交量环比和同比均呈负增长。这和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市场走势也相吻合,一年期NDF在去年10月触顶之后,在今年6月一度滑至1000点以下。

  不过,随着国内的宏观调控,以及银根的紧张,人民币资金在一些行业频频告急,从而又诱至境外资金卷土重来。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第三季度美元的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11.4%,同比增长24.9%;目前,一年期NDF又重回2500点上下波动;在现货市场看,今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多在8.2765-8.2764元徘徊——接近央行8.2780-8.2760盯住范围的下限。

  投机迹象从外汇储备结构中也可以看出。多年的双顺差,已使中国外汇储备累积至5000多亿美元,但今年1-7月,外汇储备增加数额与外商直接投资、外贸顺差的加总数额就有460亿美元差额;与此同时,中国外债数额也是水涨船高,仅上半年,外债净流入量约为去年同期的六倍,短期外债已经攀至989.6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19.2亿美元。这是不是投机性外汇流入所致?值得怀疑。

  在投机盘挟持下的人民币汇率,根本就不是人民币的真实市场价格。这从今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可以看出,顺差主要是来自资本项目,而经常项目的顺差也主要是来自非居民的特别转移,这不能反映人民币的实际竞争力。因此,这种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占比过大,扭曲了中国国际收支结构。

  如果仅从国际收支的表面现象,来重估人民币币值,结果将会重酿亚洲金融危机的恶果。因为,人币值升值很可能造成中国外贸的持续逆差,最终引发投机性资产跟风而逃,到时等待人民币的将是贬值。

  必须意识到,尽管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高达5000亿美元,但截至6月底,中国外债余额达2209.8亿美元,而且短期外债占比大大超出国际警戒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如何,都是影响今后偿付的重要因素。

  韩国、印度尼西亚就是前车之鉴。金融危机前夕,这两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都显示较为安全,而且外汇储备也较充足,但由于流动性差,加上金融机构多是病入膏肓,因此在投机力量的轰炸下,催枯拉朽般地倒下。在此后所谓“救援”中,这些国家的经济主权,被西方大国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狠狠地勒索了一把。

  因此,虽然目前人民币汇率维持窄幅波动已使国内货币政策部分失灵,但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尚可大展身手,比如对中国控制行业流入的外资、非居民的特别转移、金融机构海外调进资金等一些短期套利的资金征税。

  其实,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当时维持了35美元的黄金平价),除资本管制、贸易壁垒、配额限制外,美国政府还曾征收进口税、歧视性的投资税以及利息平衡税,此外美国对资本流出还采取了管制措施。只不过,当时美国是为了抑制贬值,而中国则是将对付升值。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选择是中国的主权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现状决定了人民币重新估值时机是否成熟,在目前多数西方国家将自己国内政策失败转借国际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偏离了她的真实价值,最后将受到惩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