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国际油价上涨与中国对策 > 正文
 

权威分析:用人民币升值应对高油价不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17:43 国际先驱导报

  油价居高不下,能否提高人民币汇率以降低购买石油的成本?一种理论上的可能,不一定是可靠的“新思维”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学会 王建

  国际油价10月18日已突破了每桶55美元,与年初相比已上升了70%。国际油价上涨已带
动了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乃至制成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据统计,1至9月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28.5%,而由于在我国进口总额中,就品种看,约有80%是国际价格上涨的商品,所以仅因进口价格上涨将可能使我国今年损失200多亿美元,其中油价上涨约占1/3。

  由于自90年代初以来,我国贸易和资本项下“双顺差”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已经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到今年9月,外汇储备已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大国。国际上早就预期人民币要升值。

  因此,国际“热钱”不断通过各种不明渠道流入,导致中国央行为此投入的基础货币不断增加与货币供应量增大。在当前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这不利于控制社会总需求,因此许多人主张目前已应该考虑人民币升值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抵消国际原油和其他进口产品的涨价,也可以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货币供给。

  升值只有短期利益

  人民币升值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最大的弊端是,会打击中国的出口而鼓励进口。

  中国目前出现的一轮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带动的,而投资需求在当期是需求,在完成投资后则会转变为供给。在国内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未来5年中国将面临从投资需求引发的需求膨胀,转向由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的需求紧缩。如果这个判断没错,则国际需求是缓解国内需求不足,避免使中国经济陷入生产过剩危机的重要条件。

  看不到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这个大走势,仅从短期需要出发让人民币升值,就会由于出口价格提升而丧失部分国际市场,还会因为进口增多而加重未来的供给过剩问题。

  由于提升人民币币值对进出口都有影响,而在中国的贸易总额中,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已超过一半。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原料虽然会便宜,但出口赢利也会随之减少,正所谓“背着抱着一边沉”。所以,人民币升值对减少进口用汇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从国际油价看,目前的上涨势头虽然很猛,但实际的供需格局已是供大于求。油价上涨主要是投机活动所致。有分析说明,合理的油价水平是30至35美元一桶,上涨到55美元,就有20美元是投机因素造成的。既然实际供需是供大于求,这个投机泡沫迟早会破,因此更没必要为对付油价的投机性因素这类短期问题而提升人民币汇率。

  完成工业化自然会升值

  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减少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

  由于人民币采取盯住美元的政策,汇率问题首先涉及美国。从美国来说,近年来虽然不断传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但我相信,美国并不是真想让人民币升值。因为持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美国早就走上了只能依靠出售资产来换取物质产品的不归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到美国本土一般都有10倍价差。沃尔玛从中国进口的芭比娃娃,每个收购价是57美分,到美国却卖到12美元;收购的衬衫,每打10美元,到美国却卖到120美元。所以,即便人民币升值100%,相对于10倍价差,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美制造业的相对竞争能力,反而会让美国必须支付更多的钱来进口中国产品,使中美贸易逆差拉得更大。这是美国不愿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因此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说法,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雷声”只是用来压制美国国内中小企业的呼声。

  前些年,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浪中,日本的声音也很大。但根据中方统计,从2002年开始,日本对华贸易已出现顺差;今年2月,日方统计中也首次出现了日方顺差。因此,今年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已经几乎听不到了。

  中国完全没有必要仅从国际压力出发就安排人民币升值。从长远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民币迟早要升值,但应是在基本完成工业化的时候。日本在工业化过程中也是始终保持较低的汇价水平,到70年代中期完成工业化后,才开始出现日元的大幅度升值。这个经验应为中国借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