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极限 能源困局将怎样改变逐步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10:21 南方都市报 | |||||||||
??可能不会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像现在这样明了——能源问题是怎样高度地关系着中国的国计民生。往宏观角度的国计层面观察,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今年经济发展依然红火高速的中国,竞争力排名反倒比上年度下降两位,列第46位,而最大的根由在于近年来中国基本能源的消耗增幅明显高于GDP的增速。而且以此比例发展下去,中国希望达至的经济盛况,极有可能因为得不到能源的保证而成镜花水月。往微观的民生层面观察,最有切肤之痛的莫过于时下疯涨的油价与瓶装液化气价格,在熙熙
国际竞争力下降、经济前景出现“增长的极限”、生态环境面临“寂静的春天”、居民生活改善的步伐开始蹒跚甚至可能停顿……这一切,是前20多年来经济福祉一路飘红的中国人猝不及防碰到的大问题。能源困局,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第一只跳将出来威胁“中国梦”的“拦路虎”。也因此,一时间能源出路这一问题成为国策时政的聚焦点。 外交上,俄罗斯总统访华对中俄原油管线问题虽然没有作出承诺,但普京已松口表态希望中国企业加入俄油气开发;中国-海合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谈判已经启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建设的石油管道开始铺设;在泰国克拉地峡修建运河或者管道以解马六甲之困的方案也多次被专家提出……但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下,对于中国来说,即便是中东与俄罗斯的丰富资源,也存在不足为恃的太多变数。 而且这样的努力显然暴露出中国自身能源储备的严重不足,旧有的石油基地,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如今显然已经无力再为高速进发的中国机车提供动力,而新能源基地的勘探工作也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甚至中国在东海、南海等区域进行的油气开发,也不时受到邻国的觊觎,更显示出问题的严重性来。当然,以美国为师,即便是国内有丰富的油气储藏,也是应当留待后用的筹码。在这个问题上已居劣势的中国,虽然已经大有觉醒而在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辽宁大连四地兴建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但是至今为止原油战略储备较之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差距甚大,经济安全也必然因此显得较为脆弱。 事实上,对于能源困境的提醒,近两年来不乏其声,但“狼来了”的呼喊常年来只响彻在战略专家与能源部门之中。今年开始的国内物价上涨与国际油价高企,合力使得能源危机渗透宏观层面而直接映射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令国人对于危机与困境能够获得一番临面切肤的感知,构成一种上下呼应的共识,或许是整体社会获得集中反思并力图有所改变的一次契机。 今年夏天全国众多城市出现了普遍性的“电荒”、“煤荒”与“油荒”,关于要建立节能型生活模式的倡议开始现诸各地各大报端。中国自改革开放实现物质持续丰足之后,除去政治教育对于节俭的道德要求,这估计是第一次有了切实危机感之后要求由奢入俭的社会意愿。汽油价高,则有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液化气花钱不菲,则有越来越多的主妇选择用电煲汤——只是不知这会不会引发电价上涨的连锁反应……一系列适应性的生活细节调整也正在自然而然地涌现。而目前已有黑、吉、辽、豫、皖、鄂、鲁、冀、苏9省获准进行汽车乙醇汽油使用试点,如果顺利,这一动力更新将在2005年向全国推广。可见时局之困还往往会催生出科学尝试与技术突破。 不仅如此,更富反思精神的质疑声音也开始出现——能源短缺与能源消耗带来的种种问题,注定要长期困扰中国,而高耗能的汽车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又在全国范围获得高度支持与急速发展,孰重孰轻?怎样才是符合长远利益的平衡?何止汽车业如此,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产业绝大部分都是油、电基础能源消耗量巨大的产业,以至于有统计数据表明,每创造1万美元的GDP,中国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经济论坛得出了中国经济竞争力下降的结论,显示出中国当下的经济结构如果不尽快更新升级,经济的增长反而会拖后国力的增强与民生的增进。 能源,突破行业的界限,打通巨细的境界,成为一个涉及广泛而利害攸关的综合性战略命题。中国遭遇这一困局,其实也是发达国家曾经遭遇过的问题,因而既有后发的劣势,也有后发的优势,无由以不变应万变,而肯定只能以万变应此变,关键在于,种种变化能否得法,又可否及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