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中国公众假期存在弊处应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16:14 新浪财经 | ||||||||
王辉耀/文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门向世界日益敞开。中外贸易频繁往来,中外文化友好交流,国际化,与世界接轨,不但成为一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公众开始适应并懂得如何协调忙碌的工作与休闲的生活。休假制度日益成为全国上下公众关心的话题。中国公众假期的放假天数在计划经济时代同国
黄金周的由来 “黄金周”的起始是1999年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大庆,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从1999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五一”节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虽然法定的三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三个七天的全国性放长假,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史无前例的。当时实行七天长假的主要动因之一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等因素。“黄金周”长假的实施,的确在当时对推动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 “黄金周”最初的称呼来自日本。日本每年有一次放长周假的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日本一年中的4月29日是绿之节, 5月3日是宪法紀念日,5月5日是儿童节, 再加上两个周末,这样就形成了一周左右的长假。 国内对“黄金周”的称谓可能还因为觉得为期一周的长假给旅游业和其他有关行业带来了黄金般的消费。 黄金周的利弊 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黄金周”调休假制度已有六个年头了。据统计,“黄金周”带动了国内出游人数达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多人次,累计达8亿多人次,实现了巨大的旅游收入。黄金周也带动了饭店、餐饮、交通、商业、通讯、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的地区积极运作,希望把“黄金周”变为“黄金月”。“长假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到目前止是实行“黄金周”一个主要论据。 实际上,“黄金周”更多地被人进行经济解读,各地在每个“黄金周”后必然发布的经济捷报,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而事实上,“黄金周”的意义应当不止于经济。“黄金周”凝聚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而且人来人往也反映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景象,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还有一点更重要是,“黄金周”的实行改变了勤劳朴素中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使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生活方式更加以人为本和愈加丰富多彩。 然而,由于缺乏对市场宏观调控的经验和缺乏全国性的长时间全民统一放假模式管理,“黄金周”集中旅游的弊病也日益突出: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损坏;交通拥堵,航班、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接待量的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为压缩业务量等。难怪不少旅游者抱怨,“黄金周”期间旅游不是享受,而是受罪。社会上由此出现了不少否定“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方式的观点,包括在今年的两会上越来越遭到一些人大和政协代表的质疑:“一窝蜂”的休假形式不从根本上改革,黄金周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低。代表们指出“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存在四大弊端:(见人民网2003-3-13;新华网2004-3-13) 首先,“假日旅游”被限定于“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之内,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未达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使“黄金周”的火爆与节日后旅游市场的清淡形成鲜明对比,不利于旅游产业长期平稳的发展。 其次假日的集中旅游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适应对假日集中的旅游消费,造成企业硬件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假日消费需求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假日期间的供不应求与此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的出现,为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 再次,“假日旅游”中的供求失衡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出现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假日期间商家认为“皇帝的女儿不出嫁”,有一种“一锤子买卖”的思想,粗放型服务较多,旅游企业或经营者通常会采取诸如提高旅游景点的收费标准、降低安全保障及改变旅游计划等方法解决供求失衡问题,使消费者权益失去保障,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最后“假日旅游”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的2004年国庆黄金周旅游信息通报:10月3日曲阜三孔接待游客8.2万人次,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的37%,乌镇全天接待游客2.35万人次,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的135%。10月4日, 北京的故宫、八达岭、颐和园、定陵、雍和宫、凤凰岭等旅游区(点)均超过了核定最佳日的接待量;玉龙雪山接待观光游客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高达94%(新华社2004年10月8日报道)。 中国全民集中放假模式和国际全民分散度假规律的脱离 除了人大政协代表提出的四大弊端外,我个人认为“黄金周”集中放长假更主要的问题是和国际不接轨以及和国际上主要一些国家假期规律的脱离。 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一般每年只有一次全民集中放长假时间,如欧美国家一般多是在年底前的圣诞节,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在春节前后,日本是在每年的五月初左右。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在一年之内集中全体国民放三次全国性的长周假。更少有国家通过政府发布通知将假期间的两个周末上移下错,来将三天的假期延长成七天的长周假。这些国家如遇一年一次的两三天以上的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或政府部门自行决定自己单位是否要将周末上移下错,而不是一个政府统一的全国性的行为,如欧美国家一年一度最长的全公众的圣诞节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调休多少个假日。国际上很少有一周之内全国都不上班,许多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都关门,而且一年之内重复三次全国上下统统放假的状况。 目前中国采用的是阳历制,每周休息两天,这和世界上大多国家是接轨的。中国的大中小学的假期和世界上大多国家也是基本接轨的,每年分为寒暑假,一般冬天一次和夏天一次。欧美不少国家的学校春天还有一周的春假,通常是和一个长周末连在一起的,如复活节等。国外学校的寒暑假等加起来一年有三到四个月,而国外工作的公民带薪休长假的时间有许多集中在学生放假的寒暑假期间,放假分散,周期较长,更有利于大众休假,这也基本成了一个国际惯例。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国家从二月到六月,九月到十一月都是一年中最忙的时期,生产效率最好,股票市场最活跃,各类产出最多的时候。学生们也是在这个时候学习最集中,最忙碌的时候。为什么人类会形成有寒暑假的习惯,为什么全世界的大中小学都要共同在寒暑假放假,这可能和人类在这个寒暑期间工作效率不高,需要多休息和休假有关,而在其他时间全世界都在高效工作,可能会更多出成果,更有利于工作,这是世界近代文明与发展所形成的人类共同作息规律。 目前,日益开放的中国和国际接轨越来越紧密,和国际上的合作越来越多。现代通讯手段使得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小,环球同此凉热。中国今年的国际贸易将突破一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年GDP的70%,可见中国和世界交往的繁忙程度。而就当全世界在每年效率最好的时期高速运转的时候,中国却在每年的五月和十月工作效率最好的时候有两次全国性的全民集中放长假,政府和企业都基本上停止运转,股市长假期间关门,这对中国的生产效率和对经济外交往都是很不利的。在这期间,国际和国内都没有什么商务上的往来,很多事情都无法办理,对整个国家来说可能损失更大。 另外就是两个周末在全国范围内人为调休的做法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不习惯的。实际操作上,在国内的许多机关企业,甚至外企,都将七日的长假放到了九天,甚至十天,因为长假过完要接着在调出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上班对很多和国际企业接轨的企业来说无事可干,因为国外公司都不上班,股市也不上班,很多合作伙伴也不上班,所以很多企业索性将应该上班的周六和周日也和长假一块休了。这个时候你如到北京和上海的高档写字楼去,会发现很多外企的门仍然是关着的。所以说,三天的假,变成了七天的连休假,很多又变成了九天的假,一前一后,整个各行各业有差不多十多天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和运转。今年国庆前夕,北京市政协邀请不少海外政协委员和顾问进行座谈,其间就有位海外人士谈到一到放长假,她就必须回到国内的企业,因为一切都停顿了,海关的货物也出不去,政府部门也不办公,上下游合作公司也歇了,她必须回国盯着,以免企业停顿太久对公司和客户造成更多损失。 不过,也有的国外机构不按国内的长假周末调休时间来进行,如大部分的国外驻华使领馆就不把周末和三天休假连起来,在国内的许多国际学校也是只放三天假,很多国外驻华商会也是如此,因为周中的时间世界各国都在上班。在当今这个时代上班越来越不是你把门关起来自己上,而是要和其他人交流,很多工作要同步进行,在全世界正常工作时间中停顿时间太长,会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工作。 另外一方面,五月和十月的黄金时间休假太长,也会影响其他时间的正常工作。现在,中国的五月上旬和十月上旬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不能安排任何正常的工作,很多工作会挤压到其他的月份。如国际上一般是一夏天的长假完了后和学校开学后,九、十月份是最忙的季节,全世界各行各业又都开始高速运转起来。然而,由于中国在十月份有十多天无法正常安排工作,会议,访问等,使得很多工作都安排到了九月份或其他时间。今年九月份,我所在的公司要在北京安排一个研讨会,结果所有北京的高档酒店会议设施全部爆满,整个九月份异常的忙碌。而十月份前半个月则很多的酒店异常的冷清,甚至北京出名的俏江南饭馆,由于十月上旬就餐人少,则上门给许多公司发放大量就餐优惠券,优惠截止到10月15日。 还有就是全国大中小学几亿学生刚刚放完了一个漫长的暑假,九月一开学没多长时间,节奏又被放慢,又过上了一个国庆长假。假期多是件好事,但假期安排太密很多时候也不利于人工作和休假的节奏和规律。 国内经常有一种说法叫做假日经济,理由是放长假能够拉动国内经济。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圣明认为,支出增减与假日长短的关联性并不大,却与收入增减密切相关。如果每年支出收入的比例基本稳定,在长假所在的月份中多花了钱,一般在其他月份的开支就会相应减少。有统计表明,“五一”“国庆”和春节所在的月份是一年中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多的月份,然而相邻的月份又是最少的。(新华网2004-3-13)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公众假期的规律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公众假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放假较为集中,而不是象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那样采取分散放假的形式。 分散放假可以大大提高国民享受假期的质量和水平,也免除了旅游行业和旅游设施出现的忙闲不均的现象。目前,国内除去每周末两天假外,全国公众假期一年有10天,分别是元旦一天,春节、五一和十一各三天,这实际上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上许多国家放假的水平。但在放公众假期的时间运作上,却可以很好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施和管理公众假期的规律和经验。 先可以从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来看。 香港放三天长假的一年只有春节一次。香港五一和十一只放假一天。但香港其他的假期却很多,如清明节,端午节,七一,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很多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都比较分散,很多都和周末连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长周末的假期,有利于公众工作和休息度假的节奏。中国台湾地区也只是在每年春节放一次三天的长假,其他的假期较均匀的分布在一年的各个月份,其中还包括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均放一天的假,此外还有孔子诞辰纪念日等也是假期。 中国的近邻韩国一年之中两个比较大的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此外还有佛祖诞辰日,儿童节,圣诞节等也时假期。日本的假期一年之中也是均匀分配,每年全国性的放三天以上的长假只有一次是在五月初,日本人称为黄金周。其他的传统假日包括,春分,秋分,儿童节,敬老节,勤劳互助节等。 从欧美国家的公众假期规律来看,分散度假是主要的趋势。三天以上的全国性集中放长假一年只有一次圣诞节。这些国家大部分的假期一般多设计在星期一,这样可以尽可能少的打断工作和服务的节奏,又不至于在一周中的正常工作日期间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脱轨,同时又满足了广大公众在不同时间段休假的需求,也使交通、旅游和休假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如有的公民需要度一周的长假,则他可以自己申请几天带薪假日和长周末结合在一起。美国一年之中就有很多这样将公众假日定在星期一的例子,如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是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假;第二月的第三个星期一是华盛顿纪念日假;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国殇日假,类似中国的清明节;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劳动节;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哥仑布日假,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十月的第四个星期一是退伍军人节假日;十一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等。美国假期的制定有着严格的程序,假期的议案需征求多方意见,必须得到参众两院多数票数的同意,然后经美国总统批准后方能成为全国法定的假日。如美国现任副总统切尼在国会讨论设立马丁路德金假日表决时投了反对票,至今还成为被民主党攻击的把柄。 加拿大的公众假日很多方面也同美国一样,将许多假期均匀地分散定在了不同月份的星期一或者星期五。英国的公众假期也有很多设在星期一或星期五。包括耶稣受难日在星期五、复活节在星期一、春季银行休假日在五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夏季银行休假日在八月最后一个星期一等。法国的假日也很多,法国人也非常喜欢度假。为了让假日更加惬意,法国人自己还建立了"假日搭桥"的办法,也就是说,如果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只差一天,例如7月14日的法国国庆节若是周四,那么周五就称为"桥",就可以和周六、周日搭上连在一起休息。如此这般,一年之中赶上三四个周末"桥"是很容易的。 由此可见,国际上大多数的国家,包括许多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一年一次的全民集中放假,其他时间都是采取的全民分散度假的方式,而不是像中国这样一年三次全民集中放长假,而分散放假的形式基本没有。中国目前正从以前的粗放式经营的人海战术向集约式和精细化经营发展,公众假期的需求正越来越需要多元化和个性化,从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动不动就由国家发布通知,然后就像搞运动似的去做很多事情方式已经过时了。 对改革中国公众假期的建议 鉴于本文对全民集中休假和全民分散休假的分析和探讨,我认为国内有关方面可以开始认真思考这两种方式的利弊,摸索和找到一条既能和国际接轨,又适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点的休假方式。 为此,我对改革中国公众假期安排建议如下: 1.建议增加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为国家法定的假日。这既符合了中国传统节日需求,也均匀分散了一年中的假期在各个不同的方面。这些假日可以定在该假日的那一周的星期一放假一天。这样每年的4个传统节日就能成为4个三天的长周末假期(每年的4月,6月,9月和10月)。或者可以像香港和台湾一样,就将这些传统节日定为假日,如遇周末顺延。而且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是民族自信的展示,此举势必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同时,还能推动中国文化和旅游与世界的更多交流,也能为北京的“人文奥运”增添更多具体的内容。 2.建议将除夕按照传统节日对待,也放假一天。台湾从除夕就开始放假。除夕是很重要的节日,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晚餐。而现在春节放假,节前工作安排紧,上班族很难抽出时间来搞家居卫生、办年货。同时,越是接近除夕越是人心思年,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可考虑实行把除夕至初二定为法定假日,其他时间由双休日调整而形成春节黄金周。 3.建议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定为五一劳动节的休假日,这样5月也有一个连休三天的长周末。 4.建议能否将每年的五一的黄金周假期移到每年的七一放黄金周假。七月份放长假的好处有几方面:一是这时候全国几亿学生乃至全世界的学校基本上都已放假,整个世界都在这时处于长达好几个月的轮休假期中。许多家长希望当小孩放长假时候带他们出去旅游或全家在一起休长假,多花一些时间和子女在一起。七八月份是国际轮休假期的高潮,也有很多的节日在这期间,如加拿大的国庆在7月1号,美国的国庆在7月4日,法国的国庆在7月14日等;二是此时放黄金周对生产和生活影响不大,因为全世界都处在一种轮休假期之中。国内方面也有很多部门和单位都在放假,包括中央部门在北戴河的假期等。再有就是七一黄金周离春节黄金周间距正好五、六个月,不像现在春节黄金周离五一黄金周太近,而五月份全世界都还是十分忙碌的时候,中国举国上下又开始全民休假了。最后七一还是党的诞辰日,也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这一天香港也都放假,所以五一放黄金周改到七一放黄金周有很多的好处。 5.建议十一国庆节的假期恢复到99年新规定出台前,除去周末,按正常时间放假两天,而且国家应不建议全国上移下借周末调休,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调休。 由于10月份如还有重阳节的长周末,这样假期就可以较为分散,不会对社会、企业和刚放完暑假开学不久的全国几亿学生带来太大的影响。 6.最后一个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建议就是要加强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目前国内发展带薪休假的时机已经成熟,带薪休假作为一项制度应该尽快落实。应尽快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全面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可以大幅度缓解节假日旅游压力,使国内旅游客流趋向合理分布。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也是中国从全民集中度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和精细化和个性化全民分散度假的模式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支撑之一。 根据以上的建议,中国人可以享受的假期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天增加到每年14天,具体包括元旦一天,春节3天,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各一天,五一改为一天,七一增为3天,国庆改回两天,共14天。我们以前曾实行过全国统一夏令时,后来效果不好又改了回来。如果我们公众假期模式能修改,可以使大家每年可以享有7个长周末,两个黄金周。从全年公众节假日总天数来说,从现在的10天增加到14天,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国家公众假期的水平,这包括兼顾到国内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全民带薪休假制度实施。考虑到目前在国内中很多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还达不到或不能实行带薪假制度,为了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在现阶段多设置一些公众假日是十分必要的。公众假期是否要集中全民全国休假,还是要全民全年分散休假,是一个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和其它资源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影响社会运转节奏和生产效率以及和国际社会假期规律接轨的问题。中国以前曾实行过隔周六放假的制度,后和国际接轨改为每周六放假的制度。我想,中国的公众假期的放假模式也到了和国际社会结轨的时候了。 总的来说,中国人在享受公众假期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需要审视我们的度假模式,怎样能度好假,过一个高质量的假期,而又不对我们的社会、交通、环境和旅游设施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对我们的正常的工作秩序带来太大的影响,同时又能和国际公众假期的规律和趋势接轨,使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政协北京市顾问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