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马拉松赛猝死事件带来的警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09:39 新京报

  13名参赛运动员途中被紧急抢救,其中两男子猝死———这个“意外事件”为17日进行的200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抹上了一层悲意。

  称其“意外”,是因为:一则,类似事件的发生非常少见,可谓“十年不遇”,尽管国外的马拉松大赛中有过先例,但在中国,却是自1981年举办20多年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二则,很多人无法想象:一场自由参加、自由退出的开放型体育活动,怎么会和“
死亡”联系起来。

  意外的事件发生后,没出意外的是,公众再次发出了“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这样的疑问是正常的,“生命至上”的理念越深入人心,发出这样的疑问就越自然。

  赛会组织者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昨天给出了初步的解释,该中心负责人表示,“比赛规模扩大,参赛选手增加,特别是业余选手的大量加入可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参赛的人多了,但工作人员有限,“不可能对每一名参赛选手逐一进行体检”,于是,一些有潜在疾病的运动员没有通过长时间剧烈运动的“考试”而败下阵来。

  组织者这样解释应该说是客观的。由此,人们没想到长跑会有意外,所以导致参赛运动员剧增;而组织者似乎也以同样的原因没有组织足够的人力(如果有足够的预见,完全可以像奥运那样召集一批志愿者参加服务组织工作),导致比赛的某些细节显得混乱和仓促。

  目前似乎没有证据表明这次大赛的组织和运动员猝死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组织者是否为此事承担部分责任还有待权威部门的调查和认定。但是,既然“人命关天”,组织者和参赛者都有必要认真反思各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改进的地方。

  对组织者而言,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内容:能否把事情想的“坏一些”,能否通过其他渠道招募更多的服务人员,能否适当限制参赛人数,能否提高参赛者的体质要求,能否要求参赛者出示医疗机构的体检证明和保险机构的保险凭证而不是其本人作出保证,能否在目前所设置的全程、半程、10公里、小马拉松4个项目之外设立纪念性的参赛证书,从而引导体力不支的运动员敢于中途随时退出……

  对参加者而言,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条件,要有“重在参与”的精神,要在适当的时候敢于退出比赛———事实上,在沿途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退出,的确需要不小的勇气。

  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应该注意这样一个现象:当参赛人数由最初的200人发展到如今的报名人数接近3万,由当初的只允许运动员参加变为普通公众皆可参加,这项赛事实际上已经逐渐由竞技性的体育比赛演变成松散型的民间体育活动。它的影响不在于比赛的结果和成绩,更在于对社会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号召力。所以,要强化这个比赛的“自由开放”意义,多宣传其“参赛第一,结果第二”的精神,弱化比赛的竞技效果。这个理念的转变,渗透到组织者和参赛者的意识里,或许可以使比赛的各个细节更有人性化,诸多的“意料之外”也就可以变为“意料之中”,猝死事件或许就可以减少或避免。

  □本报评论员艾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