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压力确实存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10:05 中华工商时报 | ||||||||
□刘黄 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秋季报告》警告,当前,虽然价格的总体水平不高,但是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通货膨胀压力确实存在。
报告提示,宏观调控中要十分重视价格波动问题,在目前的经济运行中,确实存在着多方面的价格上涨因素。报告建议,应该把宏观调控的目标定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不超过3%左右的水平上。 最新数据表明,8月份我国消费价格指数虽然只上涨了5.3%,与上月持平,但课题组注意到,其中新涨价因素为1.6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了0.8个百分点。这说明,价格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报告分析,潜在的多方面的价格上涨因素包括: 第一,现在我们仍正处于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传导的过程中,虽然许多制造业部门能够通过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消化一部分上游产品的涨价,但是必然还会有一部分上游产品的涨价要传导下来。报告警告,这种传导最终将引起总体价格水平多大程度的上涨,极需密切关注。 第二,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发表的生产资料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来看,上游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上升状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一直在逐步上升,4-8月的数字一直高于9%。国家统计局8月份的统计数字表明,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了6.8%,涨幅比7月份提高了0.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2.9%,涨幅比7月份提高了0.9个百分点。这些统计数字都较多地高于同期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率,说明目前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确实存在。 第三,由于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下降,使我国粮食的生产与消费出现了缺口,粮食及相关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目前,粮食价格以及与粮食相关的食品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虽然我们目前已经采取了必要措施,增加粮食产量,但是由于这是长期形成的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彻底解决的。粮食及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将是不可避免的。 第四,目前行政性涨价密度和力度都较大,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燃料、交通运输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成为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诱因之一。从发展趋势来看,缺水、缺电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这种趋势还将继续成为推动价格水平上升的因素。 第五,国际市场上原油的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生产成本提高和生活费用的上升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据有关预测,油价走高的趋势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下去,因此会对国内总体价格水平的上涨形成较长期的压力。 报告认为,历次经济过热的现象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触动人的神经的,对居民直接影响最大的,还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最大危害的主要成因之一。它不仅严重损害宏观经济整体的效益,而且,由于它对收入分配格局所产生的冲击也会导致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三次经济过热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宏观调控中,要十分重视价格波动问题。宏观调控时机和力度的掌握,不仅要关注眼前的价格波动水平,还要分析判断价格水平的可能变动趋势,做到未雨绸缪。报告说,价格波动水平不仅是是否需要宏观调控的信号,而且应该是宏观调控成效的判断标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