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感与恐慌 民众为何对赢者通吃如此警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 09:40 新京报 | |||||||||
10月16日《新京报》刊发《赢者通吃绝非正义原则》,针对刘翔免试硕博连读,提出“赢者通吃绝非正义原则”。对此,笔者深表赞同。同时笔者认为,这一话题还有继续探讨的重要性。比如,民众为何对“赢者通吃”如此警惕?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从民众心理上讲,反映了当前普通民众存在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危机感。如果一个社会当中,许多人感觉社会资源的配置于己不公,强者正在变
其二,我们还有必要反思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当民众恐慌“赢者通吃”时,同时暴露的,是民众对制度刚性程度的怀疑和不信任,是一种不相信制度的严谨性和稳定性能胜过其他因素的心理表现。赢者能够通吃,必然是基于一种胜过常人的特殊权力。如果大家相信有这么一种权力,可以在拥有它后强占其他社会利益,打破制度约束(比如刘翔可以直接享有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那么大家就可能不会去信仰制度、法律,而只会专心思考如何拥有这种可以打破制度、法律以及各种规定的权力。 既然如此,我们应如何防范“赢者通吃”的发生呢?笔者认为,讲究“正义、理性、法治”很重要。强调“正义”,就是强调社会资源的配置一定要合理、公平,要让大多数人可以接受,觉得自己的劳动与获得的社会认可相符合。反过来,就是相信没有人可以获得不公平、不公开的社会利益。强调“理性”,就是强调民众要时时保持谨慎和戒备,不对违反规则的东西盲目膜拜,不为“赢者通吃”推波助澜。多一份对“赢者通吃”的警惕,就是多一份对自己的保护,多一份自己的社会责任。强调“法治”,就是强调任何权力都要有制度约束,任何利益的获得都要有章可循,让民众相信,刚性的契约或者制度,可以抵挡权力、身份、关系、私利等的冲击和碰撞,没有人可以走一条与别人不同的、没有权威制度约束的“大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翔可能只是一种符号。 □阿珊(北京学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