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国际化本地化舞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 18:17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谢扬林编辑:吴晓燕 “Glocalism”,磊石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伟东在纸上写下这个单词。 这是一个新词,牛津词典中没有它的影子,记者在金山词霸中也没找到它的翻译。但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Glocalism正在被越来越多广泛地应用。该词的意思
在Glocalism的路上中国可以不用走欧美路线 “两种力量一直在对抗”,黄伟东用双拳撞击比划着,在国际化的今天,一种力量推崇什么都一样,另一种力量则宣称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国际市场上有更多风险的变量,其环境的复杂远远大于国内市场,无论是政策、经济还是文化。 “温州商人看到了国际市场的机会,今后应同时注意到国际市场上的风险”,黄伟东认为,温州人拿在本土拼搏的做法在西班牙做生意,一致性做的好,但独特性与本土化还不够。 国际关系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当前是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两大浪潮并行发展,两种浪潮本质相悖,在其作用下,国际社会表现出时代特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全球化强调利益的共同性和融合性,而民族主义凸显利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反映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上,企业在全球的一致性以及在本土的独特性的融合形成了Glocalism。“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在走一条与欧、美不同的道路”,黄伟东认为。 美国的本国市场足够大,所以美国公司在走国际市场之前,一开始就倾向于通过一致性做大规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开始遇到各地的本土化、独特性问题,此时才开始Glocalism。 而欧洲各国的市场本身都不够大,它一走向海外,就遇到本土化、当地的独特性问题。所以欧洲的跨国公司多是先做好国际市场的本土化,再做成Glocalism。 欧、美跨国公司在各地的海外公司的权力分布正是带着这种发展道路的痕迹,美国的海外分公司权力要小,在先走一致性的道路上,需要分公司听话,总部掌握着更多的权力。欧洲的海外分公司相对权力要大,因为要先走独特性、本土化的路,分公司一开始就需要更多的自主权。 欧、美的全球化道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Glocalism。既然如此,中国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可以直奔目的,不必再绕欧、美的曲线,直接走向本土化的国际化,即所谓的Glocalism。 企业的走法决定于关键人的Glocalism思维 黄伟东在纸上画出了中国及欧、美的国际化路线图。 “但这种快捷路线对企业组织的Glocalism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伟东解释道,“因为我们在走一条更为快捷的路”。 “而对中国企业来说,组织的意识往往就是关键人(创业者、一把手)的意识”。留美且供职渣打的黄伟东在回国后曾特意在派力营销公司工作一年,走访国内企业的那段经历让黄伟东深信“中国人的企业组织是关键人的思维组织”的判断。 黄伟东认为,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营销方式,是由关键人的国际化意识决定的。企业要想把国际市场走好,首先要说了算的这个人先去国际化这个关键人应该具备Glocalism思维。 黄伟东举出了华为的例子,当任正非决定华为要做国际市场后,在1997~1998年间,任正非围着全世界到处跑,参加各种各样的展览会,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销售,而就是去见识,不仅自己见识,也带着他的干将见识。 黄伟东认为,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不能过多地指望空降兵,人才最好是自己培养的,这种过程往往是漫长的,因为最终吸引经理人还是要靠组织的力量。他清楚地记得当有人在“对话”中问起海尔的张瑞敏在国际化途中的困难时,张瑞敏所说的那句话,“国际化最大的困难,是培养国际人才,它比我想象中要费力、费时得多。”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吴发沛深有同感,他认为,人是走向国际化最决定性的因素,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没有一批人才,根本无法取得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种人才也是长时期在中集海外市场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没有时间的等待,企业也不可能会出现一批国际化的人才。 而对温州企业来说,第一代创业者的自身局限似乎成为了其Glocalism意识的障碍,或许要等第一代创业者的子辈从海外归来后,接过班,父辈真正国际化的心愿才有可能被完成。 点击关键词 原产国效应 有一种特殊的国别优势(也可能是一种劣势)被称为原产国效应。这种效应是指产品附带的“某国制造”的标签对顾客产生的影响,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某一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制造国家对顾客所产生的影响。来源于具有良好形象的国家的产品和服务通常都得到较高的评价,而来源于形象不佳的国家的产品或服务则会遭到排斥。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之所以畅销于美国市场,主要是基于日本的国家优势而不是企业优势。当时美国汽车购买者大都认为自己购买的是“日本汽车”,而不是某种特定品牌的“日产汽车”或“丰田汽车”。 欧、美的全球化道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Glocalism。既然如此,中国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可以直奔目的,不必再绕欧、美的曲线,直接走向本土化的国际化,即所谓的Glocalism。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