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该动一动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19:24 《新财富》 | |||||||||
陶冬/文 人民币盯美元政策导致了大量国际热钱流入中国,但如果宏观调控持续下去,相信今年底国际热钱便可能接近于零,为人民币政策的调整排除一大障碍。出口产业利润降低也使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更见必要。今后18个月是调整人民币政策的好机会。
人民币盯美元的政策,在历史上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稳定与繁荣,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不过近来它的正面作用日渐减少,而负面影响日渐明显。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政策应该调整了。 首先,人民币盯美元从来都不是最佳的政策选择,而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为确保国家金融稳定、安定东南亚人心而作出的一项应急措施。这项政策对1998年以后的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对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十分重要。但是它的弊端,尤其在对货币政策的干扰上,也表现得日益突出。近来,大量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央行被迫出手买入外币,释出人民币。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净增外汇储备126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货币(M2)发行的4.4%。尽管央行通过其他市场手段,中和了部分基础货币的增加,但是可以肯定,盯美元政策是这轮经济过热的主要根源之一。外汇政策缺乏变通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今天我们为此在付出代价。 北京的官员们中,很少有人认为盯美元是一项长期的政策,但同样很少有人能为与美元脱钩给出一个时间表。与美元脱钩要比挂钩难得多,其中涉及国际资金流向、对金融及贸易的考虑、相对利率水平等一系列因素。这是中国在人民币政策的调整上迟迟下不了决心的主要原因。 国际热钱的涌入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期待是困扰政府决策层的一大问题,不过笔者认为,热钱来华已如强弩末势。热钱进入某一货币资产,必须有相应的投资工具。例如热钱进入美元资产后,资金往往投入美国国债;在中国,A股市场风高浪急,债券市场规模不够,所以热钱多流入房地产领域,尤其是上海房地产市场。随着宏观调控的展开,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急剧升高,甚至超过了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预期回报,于是,热钱的流入速度自5月以来迅速放缓,并可能进一步回落。如果宏观调控持续下去,相信到今年底国际热钱便可能接近于零,为人民币政策的调整排除一大障碍。 作为一个大国,货币政策不应该也不可能长期拱手交予他人。汇率与他国货币的联动,意味着部分放弃本国自主的货币政策。去年中国经济已呈明显过热,但美国经济仍在复苏中,银根偏松。由于顾虑中国加息而美国不加息所造成的息差以及可能带来的热钱,中国的货币政策受到相当大的掣肘。长此以往,中国经济在宏观层面上会为其缺少弹性的汇率政策和受制于人的货币政策付出重大的代价,银行也会因为资源错配而产生大量呆坏账。 笔者认为,导致人民币政策调整的近期理由是出口产业的利润。人们普遍认为,出口是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的一个主要理由。不错,偏低的汇率有利于出口量的增加,但前提是出口商有利可图。原材料价格自去年以来暴涨43%,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上升不到5%。生产商们近来更在承受电力、运输、劳动力成本的连番上扬,本来就很低的利润空间几乎丧失殆尽。但是,成千上万中国供应商面对的是沃尔玛这样大型的垄断性的购买商,产品加价难上难。 解决本国产品竞争力十足但生产商议价能力不足的最便捷、最有效方法是国家介入,通过调整汇率,提高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价格,降低人民币计算的进口原材料成本。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被高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近年不断改善而价格不断下降。这意味着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即使人民币升值10%,出口产品价格上涨10%,多数产品在海外市场仍是最便宜的,中国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仍是一流的。如果中国产品同时提价,多数情况不怕外国产品的竞争。 如果人民币出现调整,相信盯美元政策也会出现变化。笔者认为,采取盯一篮子货币的可能性比在一个新汇率上重新盯美元或汇率自由浮动要大。盯一篮子货币可以为央行制造相当大的运作空间而又不失审慎、安定和逐步过渡的宗旨。相信人民币初始的升值幅度未必很大。从政策出台的时机上看,今后18个月是一个机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