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驯养制度需要重新审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09:21 新京报 | |||||||||
10月10日,广东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组的专家们在“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研究”科技成果的鉴定会上再次作出结论:果子狸是非典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消息传出后,国家林业局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并没有禁止果子狸的养殖,他们也没有制订这方面政策的意向。 有关方面对于果子狸养殖的“宽容”令人担忧。抛开这次广东专家的最新结论不说
需要审视的其实还不仅是允许养殖果子狸的政策,其实目前我国实行的野生动物驯养政策更需要进行全面审视。 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这样的警钟早就响起。黄热病、埃博拉和艾滋病就是著名的例子,此外,去年发生在美国的猴痘病毒传染也被科学家证明,猴痘病毒来源于草原犬鼠,由于这些野生的鼠类被人类当做宠物,导致人类被感染。专家们曾一次次地警告,许多野生动物,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身体内存在大量病毒,这类病毒对动物的致病性很低,但人类于这些新型病毒却可能没有免疫力,而且野生动物的病毒传到人身上后会变异,造成更大的感染性,危害性极大,所以亲近、驯养、食用野生动物会给人类的生命带来巨大威胁。 科学研究还表明,因驯养野生动物而导致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传染给人类,这样的传播风险更大。正如解放军传染病中心主任孔祥平曾说过的,“真正在野外生活的野生动物是分散居住,以野生果子狸为例,一般是1公3母居住在一起,8个月才产一窝,一窝平均只生育3.5胎,即便是有某种病毒也不会传得很快,倒是驯养的野生动物,养殖户一养就是几千只上万只,密密麻麻一起关在笼子里,只要有一只有某种病毒,几乎上万只都能感染到”。 当前,国家鼓励驯养野生动物,发展特种养殖,促进农民增收,这种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要看到,在全球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这样的政策存在的风险已经是越来越大———野生动物的驯养场所可能会变成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疫源地。此外,国外专家早已指出,由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和野生动物行为改变,未来25年人类会发现很多新型的来自野生动物病毒。 去年的非典疫情之痛提醒我们,我们要时刻紧绷“防非”这根弦,重视所有可能的病毒源,不然非典重来将让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越来越紧迫的现实表明,野生动物的驯养不能再继续进行“粗放式”管理了,该是让公共卫生介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了。 保护野生动物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去怎样驯养、利用它们,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去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所以,我们人类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敬畏大自然,这其实是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保护。 □本报评论员于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