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害百姓健康的特殊猪肉引出的思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 09:1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作者:本报评论员刘文宁 看来,一些人对肉品管理是有侧重的,即他们想到的仅仅是让城里百姓吃上放心肉,至于那些“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肉品在城郊流通,是否会危害城郊百姓的健康,则另当别论了,至少是次要的了
生猪来源几乎一样,同样经过了检疫和工商等监督部门的层层把关,都有卫生合格证和工商上市凭证,只是因为屠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南昌市郊定点屠宰场的猪肉“身份”却要大大低于南昌肉联厂屠宰的猪肉———本报10月9日的一则报道,对南昌猪肉垄断经营现象提出质疑。报道说,在当地,乡镇定点屠宰场的生猪不能进入市区销售,否则猪肉将被收缴,并处以几百元到上千元的罚款。 有关方面在解释之所以规定“乡镇定点屠宰场的生猪不得跨地区经营”时,拿出了去年省政府办公厅的一份文件,其中明确:“各县(市、区)确定的乡、镇定点屠宰点(场、厂),由于其屠宰设施、检疫检验程序、加工产品质量等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因此其生产的肉品暂不得跨地区流通。”从报道中分析,政府的这份文件与当地生猪市场管理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一方面,文件中说乡镇屠宰点生产的肉品由于种种原因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另一方面,这些肉品中相当一部分却是经过了检疫、卫生、工商的检验,盖有合格的公章。如何解释其中的矛盾?答案只有两种:或是政府文件所言事出无据;或是当地生猪管理的道道关口均形同虚设,所盖的合格公章并不表明肉品真正合格。可无论从哪一方面解释,都将置当地有关部门于失责的尴尬之中。 揣摩上述政府文件的用意,有关方面可谓“用心良苦”———不让市郊猪肉进城,是迫不得已,是为了保障百姓吃上放心肉,将“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肉品防堵在城门之外。联系近年来某些地方注水肉、病猪肉上市,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现象,应该说,加强猪肉市场的监管是顺应民心之举。 可换个角度想,“猪肉身份有别”的规定多有蹊跷:城门的防线堵住了,可城郊的市场却敞开着,为什么那些“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肉品不允许在城区流通,却可以在乡镇上市?看来一些人对肉品管理是有侧重的,即他们想到的仅仅是让城里百姓吃上放心肉,至于那些“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肉品在城郊流通,是否会危害城郊百姓的健康,则另当别论了,至少是次要的了。 由“猪肉身份有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城乡有别”。尽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过大的城乡差别对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严重掣肘,尽管近年来我们出台了保障农民利益的各种政策,但我们得承认,潜在的歧视还是存在的。除了广遭诟病的农民工进城要办暂住证(没听说哪个城里人到了农村要办理同样的证件)之外,例如,与公众健康直接相关的食品质量标准,在一些地方也是“城乡有别”的。包括食品在内的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农村(劣质婴儿奶粉即典型例证之一),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直接相关。那么,这种监管不力的背后是不是某些人脑子里“城乡有别”的观念在作怪呢? 尽管有关商户声明市郊屠宰场生产的是合格肉品,可联系到政府的那份文件,还是令人担心其质量是否真正合格。有意思的是,南昌“猪肉身份有别”事件中,恰恰听不到一直在吃着出自乡镇定点屠宰场猪肉的乡镇群众的反映。也许,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也习惯了沉默。可我们不能忘了,他们是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一个群体,我们不能总是当某事涉及到城里人利益之后,才顺带引出对他们的关注———当然,从根子上消除城乡差别自然又是任重而道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