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集团董事长突然辞任 股票债券暴跌:偿债能力下滑

2023-10-17 20:57:11 作者:无名 收藏本文
A- A+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大眼楼管/半隐

  10月16日晚间,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董事长凌克因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和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目前,公司董事、总裁黄俊灿先生代为行使公司董事长职务。

  凌克已经执掌金地集团20余年,并带领其成功上市。伴随着董事长辞任的消息,今天开盘金地集团股价大幅下跌,跌幅超9%。同时,公司的多只债券价格暴跌,16金地02因交易异常波动,盘中临时停牌。

  董事长突然离任 股债市场波动

  据公开资料显示,凌克在90年代初期便加入金地集团,并于1998年成为集团董事长,在2001年带领集团成功上市。随着集团的蓬勃发展,公司成为与招商、保利、万科合称“招保万金”的上市房地产企业四强。2021年,金地集团实现累计2867.1亿签约销售金额。即便在2022年地产行业普遍进入下行周期时,归母净利润依然保持在61.07亿元。

  根据集团官网介绍,凌克所秉持的是“平衡发展观”的经营思想,而非追求规模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尽管近两年房地产企业频繁暴雷,金地集团仍能成为“三好学生”:在房地产企业的三道红线中,三个指标均达到绿标。根据2022年年报披露,金地集团的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5.3%(小于70%),净负债率为52.2%(小于100%),剔除受限资金后的现金短债比为1.13(超过1)。

  这样一位对金地集团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核心人物退出,一定程度地引起了市场的波动。今天开盘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超9%;而公司的多只债券早盘价格下跌严重,包括21金地01跌超21%、16金地02跌超25%、21金地03跌超14%。

  前三季度业绩不乐观 偿债能力有所下滑

  核心人物的辞任固然会引起市场波动,公司自身的整体运营状况才是影响市场判断的主要因素。

  就在上周,公司刚刚发布了截止9月份的经营数据,其中前三季度累计实现签约面积66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9%;累计实现签约金额1219.3亿元,同比下降25.23%。根据计算,2023年1-9月份销售均价约为1.82万元/平米,相比去年同期销售均价约2.31万元/平米,降幅约为21%。这说明在销售均价调低后,金地集团整体销售表现仍未回暖。

  除销售表现外,公司上半年的营业利润为33.2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1.04亿元下降7.83亿元。归母净利润也由2022年上半年的19.65亿元,下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5.32亿元。销售和利润业绩的下滑也让公司在新的拿地计划上更为谨慎,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今年1-10月公司累计权益拿地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98.93%。  

  就流动性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460.8亿元,较2022年末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4.27亿元和187.18亿元,有较大幅度减少。根据Wind数据库,今年上半年的现金比率为0.20,也较去年同期的0.25有所下降,说明目前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所下滑。同时,今年上半年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为218.67亿元,较2022年末198.84亿元增长约10%,可见公司的偿付压力和流动性压力均有所上升。

  银行借款占比高 债券融资规模收窄

  从公司融资角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短期借款余额为13.04亿,长期借款余额为598.44亿,合计为611.48亿,较2022年年末余额增长67.10亿元。主要是由集团或集团的子公司提供的担保借款、抵押借款、质押借款和担保抵押借款等组成。

  结合公司近两年的授信情况来看,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去年年底支持房企的“第一只箭”(即银行向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射出后,公司已经分别与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进行协议授信。今年7月29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与招商银行申请总额为不超过 260 亿元人民币的综合融资额度的议案,说明公司与各银行之间的协议授信正在逐步落地。

  2023年半年报显示,1-6月公司并未新发行债券,应付债券(包含一年内到期的部分)期末余额约为309亿,较2022年期末余额下降约113亿。结合2022年年报来看,2022年公司也仅有一只中期票据发行,发行金额为17亿元。由此可见,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进行的债券融资较2020年和2021年大幅下降,公司目前存续的海外债也仅有2021年发行的40803.HK一只。

  根据联合资信于今年6月26日出具的信用评级公告及跟踪评级报告显示,金地集团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同时维持对公司发行的“22 金地 MTN001”等中期票据和“16 金地 02”等公司债券的AAA信用评级,展望稳定。同时,报告中也指出公司存在一定的融资需求。

  综合几大融资途径来看,公司自2022年至2023年中期主要途径为长短期借款和授信,而债券融资规模大幅下降。而伴随着近期债券价格的大幅波动,其融资能力仍有待检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无名

无名

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员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yongfei3@staff.sina.com.cn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 微    博:新浪财经房产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