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和元年/释迦牟尼佛坐像/青铜镀金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商代早期兽面纹觚
觚属礼器中的酒器,盛酒用。本器正是“二里岗期”粗腰觚的型态。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亚丑方簋
在青铜礼器中,簋是用来盛食黍稷的容器。一般的簋形器为圆腹、圈足,而本器为罕见的方形。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西周晚期毛公鼎
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西周晚期宗周钟
商代,钟形乐器大多数是口部朝上,钟体用长柄支起后再敲奏;西周开始,渐渐改为钟口朝下,钟柄加环悬挂而奏,成为惯见的“甬钟”形式。宗周钟便是甬钟的代表。宗周钟外形上最大的特征,是钟身两面共装饰36枚高突的长形乳丁纹,极尽华丽醒目。此钟音质浑厚宏亮,有宗庙庄严气概。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西周晚期散氏盘
散氏盘的造形、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端正的风格,而它最吸引人注意的还是铭文。散氏盘的铭文共三百五十七字,全篇记载西周时,散、(ㄘㄜˋ)两国土地纠纷的事。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西周晚期颂壶
颂壶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形制庄重、纹饰瑰丽,腹呈椭方形,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此类形制硕大的方壶流行于西周晚期。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春秋中期/子犯龢钟
“子犯龢钟”全套有大小八件,最大者通高七一点二公分,重四四点五公斤,铸铭二二字;最小者通高二八点一公分,重五点四公斤,铸铭一二字。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新莽/嘉量
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为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特别在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命人依照当时的大学者刘歆的考订,铸造了这件量器,目的是以它作为全国各地称量五谷等容器的标准,因此以青铜铸造,以示传之久远,永垂典范,并且定名为“嘉量”。
台北故宫的稀世珍宝:北魏太和元年释迦牟尼佛坐像
尊像和台座合铸而成,背光另铸。青铜胎质致密,镀金厚且与胎连接紧密,金色黄带赤,作工精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