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黄埔建立全球港口网络的计划於近期取得一些成果,鉴於该公司勇猛的扩张历史,有些国家也许会因担心而阻碍该计划的实施。《华尔街日报》--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 H.HUW, 简称:和记黄埔)创立一个全球港口网络的计划在本周有了一些眉目,但和记黄埔所面临的来自欧洲方面的阻力也许预示著它接下来还会在其他地方遭遇更艰难的时期。
周二,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有条件地答应让和记黄埔及其合作夥伴掌管Europe Combined Terminals BV, 後者在荷兰鹿特丹港经营集装箱业务。该决定标志著,和记黄埔为在欧洲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占据一席之地而展开的两年努力终於修成正果。有关和记黄埔必须接受的附带条件,细节尚不得而知。
然而,和记黄埔的港口网络还存在著重要缺口。同时,该公司与欧洲的纠缠,也许显示出其他地区监管部门越来越大的顾虑:这家全球头号集装箱运营商(已控制了全球船运贸易的14%)也许变得太强大了。
迄今为止,和记黄埔已因其港口业务的成功而备受赞誉。它从1976年香港一家只拥有一个泊位的公司,发展壮大至如今的全球船运业王朝,业务遍布16个国家,拥有29个港口和162个泊位。90年代中期,随著中国南部的商品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的商店,香港成为世界上处理集装箱数量最多的港口城市。香港去年运送的集装箱约有18,098只,而其竞争对手新加坡仅运送了17,040只。
和记黄埔的海外拓展步伐始於其1991年购买了英国费利克斯多港(Felixstowe)90%的股权,那是欧洲第四大集装箱运输港。但和记黄埔最积极的拓展地是在中国大陆。该公司已经控有上海港(全球第五大港口)40%的股份,并在深圳的盐田港(Yantian)持股50%。最近,和记黄埔赢得□波(Ningbo)集装箱码头49%的股份。中国大陆港口的成长速度在世界各地的港口中名列前茅,而依照尺寸为20英□的集装箱数量计算,和记黄埔已占据中国大陆全部港口吞吐量的25%。
香港人际关系最广、最富有的商界大亨之一——李嘉诚,是和记黄埔的主席。他已探查了许多其他国外投资者不敢涉足的公开市场,例如缅甸。和记黄埔於1996年在缅甸收购了一个港口。和记黄埔的触角已延伸至电讯、地产、零售、制造、能源和基建等多个领域。
但该公司在全球的日益扩张已引发了一种担忧:一些小国或不太受宠的船运公司可能会被这个垄断巨头的势力逼得没有容身之处。
欧洲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和记黄埔收购鹿特丹货运码头,将使该公司在北欧市场获得“统治地位”。
同时,市场实力意味著运费徵收方面的势力。霸菱投资(ING Barings Investment)的分析师Cusson Leung指出,去年在深圳的盐田港(4.360, -0.48, -9.92%)(仅距香港40公里),和记黄埔获得当地政府的批准,把徵收的运费提高了10%。和记黄埔控制著香港港口吞吐量的50%,并在盐田港拥有50%的股份。Leung解释说,和记黄埔是香港港口和盐田港的股东,控制两处的运费对该公司非常有利。该公司不会降低在中国大陆港口徵收的运费,而将提高效率。凭借自己的港运专长,和记黄埔就能提高效率。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