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新闻晨报》报道高志军,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3级研究生。不过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校园“垃圾王”,就如他名片上写着的:“同济大学校内废品回收站业务经理”。
今年3月,高志军从同济大学休学一年;5月,他又和同济大学物业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排他性协议,将同济大学四平路等几个校区的垃圾回收业务全部承包了下来,一门心思
从事垃圾回收事业。
出资获得垃圾回收权
记者在同济大学一食堂后面的废品回收站里见到的高志军,是一个黑瘦精干的小伙子。
高志军感慨地说,这个项目起步真是不容易,中间遇到颇多坎坷。最初,他去找了校内创业协会,但是他们的兴趣并不大。于是他又给校长写信,想不到因为网络问题,电子邮件被退回来了,百般无奈之下,他只好直接去找同济校办的老师,想不到竟然引起了学校的重视。校办詹萌老师听了他的构思后,觉得很有想法,就让他再去做个可行性报告。
在看过了高志军的可行性报告后,校办几位老师专门进行了批示,由校资产管理处、学校后勤集团与高志军协商具体办法,高志军最后出资独家获得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南校区、彰武路校区和沪东校区一年的垃圾回收权,并且先后投入了10万元。
一年利润可达30万
名牌大学研究生,读的又是同济大学的王牌学科,毕业后薪水基本能达到一年10万元左右,竟然要休学一年去当“垃圾王”,不少人都说他“昏头了”。记者在同济大学校内采访了几个学生,他们都表示难以理解这样的选择。
高志军说,放着研究生不念,选择去当“垃圾王”,这与他的家族背景有关。在他的亲戚中,就有开设垃圾回收站的,因此他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知道有利可图,他也看上了这里面的发展潜力。
在获得承包权以前,他也曾经和家里沟通过,他们都比较支持他的想法。“现在一天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遇到学生离校这样的废品处理高峰期,营业额将会大幅度提高。根据这个行业利润率,正常一年的利润应该有30万元左右,这还是同济大学部分校区的业务。”高志军把生意经读得很“透”。对于这些利润的用途,高志军也想得很明白,用一部分钱来资助大学生,如果今后将“生意”拓展到同济大学所有校区,资助人数将达到100名。
要做上海“垃圾王”
高志军虽然现在手下只有5名工作人员,他却有雄心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做上海“废品回收”的龙头老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他的业务只是将校内的各种可再次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分类,再销售给相关企业。
尽管起步低,但并不妨碍他对远大前景的向往。他说,同济大学正和沪上某高校进行电子拆卸项目的研究,如果有这些技术做后盾,他对于将来的底气就更足了。
新闻链接
北大才子卖肉
陆步轩,1985年,以陕西省长安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省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工作。1999年,和妻子开了家“眼睛肉店”,成为当年的新闻热点人物。
复旦才子卖蛋
顾澄勇,2002年从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农村卖鸡蛋,成功经营了“阿强”这一品牌。上海市南汇区农委还为他申报了“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