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宣传考验媒体良知 济南两家报纸互相吐唾沫

2001年07月13日 09:17  中国青年报 

  对同一减肥产品,此媒体褒奖有加,彼媒体却横加指责。两家媒体为什么“打架”?究竟该相信谁?面对两家在本市都较有影响的媒体,济南的读者真地摸不着头脑了。

  7月5日,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生活日报》刊文《不做广告就“曝光”———赘克丽尔质问济南某报》,节选如下———

  几天前还在报上为赘克丽尔减肥产品做宣传,仅隔5天这家报纸口风一转,又连续发表文章给该产品“曝光”,济南某报的做法让很多读者不知所措。今天下午(注:7月4日),一位姓王的读者反映:自己上个月看了该报的广告后去买了两盒赘克丽尔,没想到几天后该报又把赘克丽尔贬得一文不值,这到底是为什么?

  带着读者的不解和疑问,记者拨通了该产品山东地区销售经理柴先生的电话。柴先生说:“我必须声明几点,赘克丽尔不是药,而是一种减肥保健食品;其次,我们的相关手续是正规合法的,我们的产品是经过济南市有关部门批准才进入济南市场的,这些都有文件可以证明。”

  针对济南某报对赘克丽尔先褒后贬的做法,柴先生说:“此事有它的背景,济南某报一直要求赘克丽尔在该报投放大量的广告,因我们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该报就不断‘点拨’我们,并以对产品‘曝光’相威胁。我们的产品在济南市本来销售情况很好,很多消费者服用后认为非常有效,但因为几篇‘新闻报道’,现在产品销售一落千丈。我们对该报这种做法表示愤怒,他们这们做还有没有社会责任感?!企业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给读者一个说法,同时也准备用法律手段为自己讨还公道。”

  7月6日,《济南时报》称,“赘克丽尔6月14日在《济南时报》刊登广告,4天后被本报批评停发”,并以《违规广告就要“曝光”》为题对《生活日报》的报道给以强烈反击。节选如下———

  真正勇于对百姓负责的媒体一定会有错就改,而不是利令智昏地站出来继续误导欺骗消费者!昨天(注:7月5日),省城济南许多读者纷纷致电表示支持本报对赘克丽尔减肥胶囊一事的追踪报道。同时,他们以自己服用该胶囊的亲身经历为例,对省城一家生活类小报提出质疑。他们纷纷质问,作为媒体,怎么可以抛弃正义和良知?事实真相公诸报端后,一些人果然坐立不安了。6月19日,赘克丽尔山东销售部门一位负责人开始给记者打电话,指责记者报道失实,并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相威胁。就在昨天,省城某生活类小报刊登文章对本报的连续报道横加指责。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本报从未要求过赘克丽尔胶囊生产厂家向本报“投放大量广告”。相反,本报广告部前天倒是接到该厂家驻济南销售负责人的电话,询问:“如果再次在《济南时报》投放广告,你们是否还继续曝光?”自以为钱可以买到一切,这个天真的想法理所当然地被本报严辞拒绝。

  7月7日,《生活日报》又刊出文章《是发现违规“批评停发”,还是用“曝光暗器”招揽广告———且看如此“正义和良知”!》双方的大战逐渐升级。

  7月10日,《济南时报》登载了一则题为《赘克丽尔被“红牌罚下”》的消息。文中称:“济南历下工商部门在辖区内对一些随意散发违规广告的药店进行了集中检查,本报一直追踪报道的被读者认为是‘不减肥’的赘克丽尔减肥胶囊,已被撤柜并勒令暂停销售。”

  读者本以为事情到此已画上了句号,可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另一家报纸《齐鲁晚报》却又在7月12日的3版登出了赘克丽尔的通栏广告,广告称:“赘克丽尔自进入山东市场以来,一直在真实地为广大女性朋友减去身上的重重赘肉,也因此备受喜爱……”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边是勒令停止销售,一边是叫卖声不断。面对媒体间截然相反的声音,读者头上是划拉不完的雾水。

  7月12日上午,记者拨通了赘克丽尔在山东的销售热线。一位值班的张姓女士说:“两家媒体之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广告,经理不在,别的事我不好多说。”

  山东大学一位教授就媒体“对骂”一事坦言:这件事的实质意义与减肥产品是否有效果已毫无关系,作为媒体,为读者负责,为新闻事实负责,传播一种肯定的精神和秩序应是其首当其冲的任务。如此骂来骂去,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就会被唾沫星子所淹没。  王振华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