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份额已上升到43.0%,但仍需要“突出重围”
记者姚之坦、通讯员王丽莹述评:经过20年来年均增速达27%的高速增长,民间投资已经在广东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份额已上升到43.0%,但其渠道仍然不十分通畅。
据广东省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1996—2000年的“九五”期间,广东民间投资表现突出,五年累计共完成投资4968.65亿元,年均增长13.1%,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6.3个百分点。
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另一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1979—2000年,广东省民间投资平均年增速达27%,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民间投资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比国有单位投资年均增速高出6.2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特别是“九五”的后三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动下,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1998年增长38%,1999年增长14.4%,2000年增长21.8%。随着民间投资增长的加快,其在广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份额,也从1996年的30.9%上升到2000年的43.0%。这些数字表明,民间资本的注入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其主要投入的行业范围却较窄,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虽然国民经济十六大行业民间投资(不含城乡私人建房投资)都有介入,但主要投向仍然局限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如1998年至2000年民间投资中投向房地产业的资金为1158.32亿元,投向制造业的资金为593.88亿元,分别占民间投资的32.8%和16.8%。从民间投资占本行业全部投资比重看,以2000年为例,民间投资占全行业比重以其他行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最高,分别为66.5%和57.8%,但与此同时,有7个行业民间投资所占比重不足二成,其中最低的三个行业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其中主要是公共设施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分别只有5.8%、9.7%和9.8%。
据了解,行业进入门槛的提高和行业准入政策的限制,是制约民间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民间投资的历史来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民间投资迅速增长,1991—1995年的“八五”时期是民间投资增长最快的阶段,年均增速达到47%,但低水平投资引起的重复建设的现象也开始出现。进入“九五”时期后,大部分工业行业的生产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出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低水平投资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有限。而今天的市场对投资的资金和技术含量要求明显提高,资金投向新产品、高技术产品已成为市场的要求,从而也就相对提高了参与创业的门槛,阻碍了部分民间资本的进入。另外,目前民间资本仍然无法进入部分行业,主要是供电、水利设施、港口建设、金融保险、体育场馆建设等,这其中部分行业已对外资开放,但民间投资还是极少。如东莞市80个行业,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1个。因此有专家呼吁应放宽行业准入限制,除国家垄断和涉及国家安全以外的行业,都应以各种灵活方式让民间资本有序进入,一可让民间资本有新的投资门道,二可弥补国有资本不足。
市场信息不灵也是造成民间投资有资金而不敢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公众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的知情权不足,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各行业现有的生产能力、项目在建情况以及新增生产能力,无法正确选择项目。这也是造成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经验表明,民间投资的投资效率和投资乘数都大大高于国有投资,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间投资比重的不断上升说明民间投资拥有较强的潜力,同时,由于民间投资已逐步起到支撑整个投资平稳发展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政府引导适当,并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融资环境,“十五”时期民间投资的前景将继续看好。
有经济学界人士认为,针对广东民间资本的投入以粗放型为主,产业结构层次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应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高新技术行业的开发应用,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就是民营资本与高科技紧密结合的成功范例。同时利用民间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灵活的特点,引导民间资本在旅游、体育、环保等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发展。
------欢迎浏览广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