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强/文
本报综合消息尽管4月8日,英国农业大臣布朗就曾明确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英国爆发的口蹄疫与中餐馆有关,英国媒体的有关报道是不负责任的,英国将对假消息进行调查,但时隔不久,英国某些小报再次充当了小丑的角色,这回它们盯上了中餐馆中的重要作料———酱油。6月20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署突然发布文告,呼吁消费者避免食用包括李锦记鲜味
蚝油、新新蚝油、珠江桥草菰老抽、生抽王在内的22种华人家庭常用的酱油或调味品,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表示,这些产品所含的致癌化学物“三氯丙醇”都已超过欧盟即将在明年4月生效的标准,其中又有一些产品还含有另一种名叫二氯丙醇的化学物。英国一些小报借机大肆渲染,使中餐业继“口蹄疫风波”后再次受到沉重打击。
抽检商品是水货
有五种产品被列入“黑名单”的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公司对此事迅速做出反应,该公司有关人士称,该公司旗下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符合现行食品条例,保证所有的产品中不含三氯丙醇及二氯丙醇。此次英国食品标准管理署所测试的李锦记产品样本,都是该公司于1999年采取“剔除三氯丙醇及二氯丙醇行动”之前所生产。该公司在1999年后,已停用含氯丙醇的HVP原料,重新选购了新的原材料。香港李锦记公司也发表声明,它旗下产品的生产过程均符合现行食品条例的规定。李锦记也表示,国际间对氯丙醇和二氯丙醇仍未有一致的标准要求。
与此同时,进口南北货的伦敦华人商号则表示,食品标准管理局所作的抽验是在1999年到2000年间所进行的,有可能抽查到的是旧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人员表示,当时市面上曾出现不少“水货”。
都是小报惹的祸
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的检测报告一出笼,英国传媒便广泛报道了有关消息,一些小报更是在显著位置刊发了诸如“中国食品要你的命”等耸人听闻的报道,蛊惑人心。一名在英国开中餐外卖店的华人气愤地说:“英国小报存心害人,几个月之前指责华人中餐业是口蹄疫的祸首,现在就算英国食品标准管理署的报告是正确的,那也只是部分酱油有问题,他们却说是华人食物会致癌。”
另一位华裔电视名厨则直指食品标准管理局的报告是刻意要骇人听闻,他说,他的姑妈吃了一辈子酱油,现在都已经92岁了,还是一样的健康。当地的一些人士认为,有关牌子的酱油被查出有问题,当局禁止销售,也是必要。但是绝对没有理由因为部分酱油违反卫生规定而将所有酱油都看成致命食品,甚至将问题混淆到“中国食品”,使英国平民百姓因此不敢吃中餐。
6月22日下午,英国食品标准局特别发表声明,指出英国一些媒体错误解释了当局对部分酱油含有过量化学成分的警告,误导消费者。声明说:“没有任何理由从此不吃中国食品,本局从来没有作出这样的提议。”该声明还指出,绝大部分抽查的酱油样本都是符合食品标准的,全国各大零售商的货品均不存在危害健康问题,而市面上的“问题酱油”也只是极少数,当前的行动只是为了禁止“问题酱油”出售。
中国酱油没问题
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的检测报告发表后,总部设在广州的美味源公司一名高级职员说,广东省政府品质控制机构从未在该公司产品中发现这些化学物。这名高级职员说:“我们保留就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的不负责任行为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据悉,美味源的金唛生抽被列入问题酱油名单内。
此外,广州的国有食品商也发表声明,表示他们生产的酱油完全符合欧盟的标准。厂商表示,英国的监管机构所采用的样本可能是一些冒牌货。
针对“酱油风波”,我国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有关专家指出,虽然欧盟认为三氯丙醇“有可能致癌”,但这只是动物试验发现的结果,并未证实会令人致癌。专家们还明确表示,根据检测,我国的主要酱油生产厂均已不使用氨基酸水解液,不少厂家都安装了专门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测,特别是今年的产品,像进入北京市场的外埠酱油不仅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没有一个品牌添加有三氯丙醇。这起“酱油风波”不禁使人想起几个月前,英国报章无理指责华人中餐业是“英国口蹄疫祸首”之事,那起也是由英国传媒一手炮制的“特大新闻”,引发了全英华人极度愤怒,在伦敦集会、游行示威,迫使英国官方出面道歉。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餐馆?至少有一个事实可侧面说明问题———英国民众近年越来越喜欢吃中餐,眼见各大超级市场纷纷设置中国食品专卖货柜,酱油更是成为柜上的必备商品。据称去年全英国的酱油销量上升了10%。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所属专题: 英国“酱油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