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简单”--访联强国际总经理杜书伍先生

2001年06月18日 16:02  新浪财经 微博

  采访杜书伍从一开始就不顺,堵车、误机、迷路、摄像迟到……用一波三折已经不足以概括这么多意外。不过万幸的是上面的一切没有影响到随后的采访按期进行。

  杜先生给人的感觉蛮有性格,整个采访过程中听他讲的最多的两个短语,一个是Busi ness Model,另一个是“没那么简单”。

  市场

  记者(以下简称记):联强在不久前收购了雷射,意在大陆市场,请问联强开拓大陆市场的情况如何?

  杜书伍(以下简称杜):雷射是我们四年前并购的一家公司,本身就是联强打算开拓大陆市场的一个步骤。

  以联强来讲,我们的业务遍及美国、泰国、澳洲、日本,我们是一个全球的通路商。大陆是我们希望开拓的一个市场,大陆的市场本身由于法令的限制,并没有完全开放,所以我们还要等待时机。

  记:在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大陆的市场环境还不是很成熟。能否进一步解释一下?

  杜:所有的产业一定会从有形的东西开始竞争,比如硬体设备、建筑、营业的样式,有形的东西起来会比较快,而内涵、精髓往往比较难一些,一般人不会注意到。

  记:记者有一种感觉,国内不少分销仿佛都在寻求一个出路,希望能够跳出分销,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杜:其实分销从长远看,其运营规模会比品牌来得大。在产业发展的过程,大家比较容易犯这个毛病。我想问一个问题:IBM[微博]、COMPAQ在美国的市场上是自己销售还是通过分销商来做。IBM以前在做大型系统的时候都是自己做,而在低端产品全是走分销,他没有实力吗?IBM在美国本土,自己的分支机构不会比分销公司少,最主要的是分销商是一套机制做多家产品,有可能将成本控制在经济的水平上。

  资本

  记:联强的市值去年年底曾一度超过英迈,一个BASE在台湾的企业,如何构筑起全球的分销王国?

  杜:分销这个行业是一个毛利非常薄的行业,经济景气的时候,获利会好一点,否则会陷入困境。

  联强的经营运作讲求效率,讲求精致,运作成本比较低,在相对毛利很薄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保持比较好的税后净利。在全世界分销行业里,这一点是非常特别的,投资人对联强体制的期望相对比较高,这种情形下我们的市值才会在一定时间超过英迈。

  系统

  记:联强的系统是完全自己开发的,不基于任何一个现成的系统,为什么呢?

  杜:两个原因,我们开始电脑化已经是十六年前的事情,在整个市场上没有套装的软件。

  更重要的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Knowhow,这个是别人都不知道的。外面提供的套装软体不会隐含这方面的功能。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行业,它的80%都是常识,是比较容易了解到的。真正的Knowhow是在另外20%,而决定胜负,影响经营绩效好坏是主要看这20%,所以要解决这20%的问题。标准的软件可以把你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但是比较难解决另20%。

  扩张

  记:联强原来做IT,现在通讯产品做得也很成功,您有什么体会?

  杜:分销商应该真正建立起分销的核心机制,不管你做哪一个行业,其核心机制都是一样的。假如你掌握了这一点,跨入其它的领域里,你就有一半的成功机会。手机和IT产品有很大差别,IT产品需要培训,需要深入的解说。手机是每一个人都会用的产品,销售起来相对简单。另外,手机因为流行性很强,其风险也比较大,需要非常扎实的运作的根基,否则它的叠加损失会比IT产品更大。

  不管运营商、生产商谁是主导,手机市场主要有两块,以捆绑(Bundle)方式销售的手机和换机市场。全世界换机市场越来越大,就象男士有很多块手表,晚宴时戴一块,上班时戴一块,运动时戴另一块。手机有这种时尚的倾向,外形机种非常讲究,一定要掌握这种特性,才可能做好,否则风险会远高于IT。拿台湾来看,手机市场大约650万台,有100万左右是捆绑(Bundle)销售的低价产品,基本上流到岛外,因为台湾人不要。真正申请一个号码的用户宁愿加一点钱,要一个更好的产品。台湾现阶段,几乎80%是换机市场。

  电子商务

  记:在电子商务方面,联强很晚才提出自己的做法,您的看法?

  杜:其实我一直不看好电子商务,包括到现在。(振聋发聩)

  电子商务需要非常非常理想化的环境下,才有它的可行性。

  联强E城市的目的是怎么样把产品的资讯,包括使用者非常必要知道的选购信息,透过网站,告诉消费者,帮助他们进行产品比较,研究,最后决定购买。关于电子商务,大家把交易这个环节放大了,疏忽掉消费者和购买者在交易之前,有多少工作要做,所有的困难都在这儿。交易其实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真到这一步了,用传真机就行。

  记:非常想请教杜先生对B2B的看法?

  杜:上游跟中游做B2B,比较容易成功。任何一个B2B通过网路下单之前,其实都要花费很多的人工,要洽谈。严格来讲,大家想象的完全自动化的交易,只是取代了3%、5%的工作。每笔订单在交易之前,双方都会花很多时间在讨论。当中游与下游交易的时候,中游比较大,而下游的经销一般比较小,如果你没有把你的网路跟你公司内部的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话,做B2B跟你在公司发一张传真有什么区别?

  我经常戏称说,类似B2B这些工具就象打仗的军火一样,包括电脑的工具,网络的工具,其实就是企业竞争的武器。制造这些武器就是资讯业的,是IT业的人造的,IT业的每一个人要卖武器,会把这此武器的功能扩大,然后把实施的环境理想化。

  发展

  记:国内的分销商利润越来越薄,就多代理产品,把饼摊得更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恶性循环。

  杜:其实企业的发展好比过江。

  你在江的一边,从开始创业,一直成长,你从小慢慢成长,越来越靠江边,你必须跨过这条江,你才能继续向前走。但是一般情况,你从江边往里走的时候,江水会越来越深,没有实力,你过不了江。但是你过了以后,就会越来越好走,这期间有一个尴尬的阶段―规模,其实全球一体化,会产生两点,一个是极大化一个是极小化。如果你不能够有好的系统,相对用比较少的人管理比较多的产品,走近江底的时候,会发觉越陷越深。

  所以要渡过这个江,你一定要有非常好的运作工具和经营管理的观念。16年前,我们开始做电脑化,5、6年比较偏重ERP的部分。10年前的时候,我们开始关心产品管理的系统,渠道管理的系统,我们深知企业要经营,要成长,要变大,必须要先克服一个问题,业务变大,但是人力不变大的方法。所以我们在钻研,在开发这样的系统,当我们完成的时候,企业才真正开始大步发展。

  坚定

  记:采访杜先生,给我一个感觉,杜先生对分销非常坚定,而且坚定得很有道理。

  杜:我一直感觉,Distribution的翻译方法应该改一改,直译成分销让人感觉很没有价值的。分销商不如改成渠道商,其实分销里面隐含着非常高的运作能力,当你认知它是很高难度的,你才会要不断地提升它,如果你一直认为只是买进卖出,你就不知道分销商核心的运作机制有多重要。

  六、七年前,我与媒体讲,我们不是代理商,我们是通路商(其实真正在大陆,把代理商分成Distributors,SI,VA……也是这几年的事情,特别是SR创刊之后,起了很重要的规范称谓的作用)。

  所以要把上中下游的观念和结构搞清楚,把大家混淆的层次弄清楚,否则大家的沟通就有问题了。我刚到这边来的时候听不懂,什么叫二级代理,二级分销商,那经销商又是什么?企业经营里都讲企业定位,当你企业定位都搞不清楚的时候,企业经营起来就会混乱。(赵岷)睿商在线提供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