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郭佩霖 李银 苏惠玲 黄晓杰 纪惊鸿
主持人:张忠早先就已经是圈内的大腕记者,是什么让他舍弃掉这些,投身到一份崭新的媒体,是不是媒体的经营背后有着暴利?我们听听他的说法。
张忠:我先介绍一下我们这家报纸,我们这张报纸叫《经济观察报》,今年4月16号创
刊的。目前在市场上跟《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三家报纸几乎是捆在一块进行发行,现在这三家报纸的销售渠道80%是重合的。三家报纸形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竞争的格局。
刘洲伟:现在市场上很多财经类的杂志,在几乎是以每个月出几本的速度在增加,可能预示着整个媒体市场会产生一个比较深刻的变化。面临这种变化就可能面临很多问题的产生,比如资本的进入,资本对职业团队的选择,还有整个媒体市场的市场气氛,包括中国的整个广告市能否支撑起中国这么多的媒体等等。
主持人:资本与媒体之间的交锋,利用资本获得暴利可能姜总早就有非常丰富的体验,可不可以和大家分享?
姜汤:媒体这个行业,既是高暴利,又是高风险,关键是怎么操作的问题。从我们现在的集团来看,我们的发展也不是很平衡的,有些杂志赚钱,有些杂志是亏本。但是与资本市场不对接,暴利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媒体市场存在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当然是利用资本市场。
主持人:支老师可不可以跟我们讲一下关于国外的一些情况,媒体和资本对接是媒体发展怎样程度的时候才出现的?这种对接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机遇存在,前景如何?
图片说明:支庭荣——传媒学研究者
支庭荣:当媒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它就需要资本的支撑。20年前,我们还是靠财政拨款来支持的,现在断奶之后,媒体滚动发展,滚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形式不能适应再发展的需要,这时候就需要资本的介入,资本的介入是要到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起作用。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涉及到多种经营,资本的经营就变成一种强势力量。当然资本投资有赢有亏,这是资本运营的常态。
财经媒体市场广阔
主持人:现在我手中接到很多纸条,有沙龙朋友问,资本对媒体的投资从娱乐媒体、IT媒体,近来转向财经媒体,财经类媒体的市场空间多大?
刘洲伟:财经类目前出现比较多,就全国性市场来看,财经媒体还有很多机会.全国性的财经周报,以前基本只有《中国经营报》一份,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利空间比较大,就吸引了很多人进入,比如我们报纸。
张忠:我对刘洲伟的话有一些补充。现在财经类的媒体比较多,大家都在问,这么多财经媒体挤进市场,市场到底有多大?我想拿美国的例子来说,在美国市场,经济类的报纸就有一百多份,而且每一家活得都不错。美国这个经济社会,对财经类新闻的关注多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中国来说,大家对经济类新闻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去年,财经类的经营明显好过以往,财经类媒体的广告金额平均增长40%,所以去年涌进很多财经类媒体。当然,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角色定位岂能错乱
主持人:资本进入媒体后,双方合作中往往看到一些资方插手采编层面,从而发生不愉快的摩擦,那么媒体人与资方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
张忠:文人办报不会持久,但我们希望报人办报,因为自己的报纸是作为一个事业管理出来的。刚才我说了媒体投资,我们一般方法是获得了投资方的支持。投资的概念是两方面的,无论对报纸的办刊方针还是报纸经营,我们都希望独立办报、管理。投资方进行干涉,管理是不可能的。
刘洲伟:在《21世纪经济报道》,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报纸的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作为一个职业团队,不管是来自哪方面的资本,它还是感受到资本对团队的压力,所以可能会产生一种变化。就是说你原来是一个做新闻的人,你现在必须完成一个角色的转换,即你是个做产品的人,要把新闻这种东西视作一个产品。产品要卖给谁、产品的定位、产品渠道的建立,包括跟经销商谈折扣,卖广告,要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来谈,这都是要考虑的。除了新闻的特殊性以外,其实它跟卖水是差不多的概念。要从实践中,摸索到底怎么做才能在预算下完成新闻产品,使品质达到最好,销售达到预期的目标,最后在预定的商业计划里完成盈利的目标。这压力很大。
主持人:姜总作为资方的代表怎么看?
姜汤:说实话,,我们一直认为媒体的编辑是运动员,因为他们都是需要在球场上踢球的;出品人是教练,其实我既是教练,又是裁判,因为我也是一个股东,这个角色分配千万不能乱。前不久我去北京,冯小刚在北京拍戏,冯小刚拍戏的时候,投资人就坐在旁边,一直监视着冯小刚,很辛苦。我们广东有一个巨星影业,如果换成邓建国,他就肯定不会坐在旁边,要晒太阳,又很热。他会出钱给你,你拍就行了。拍出来以后,邓建国就会以卖出来钱的多少决定下一部请不请你拍。我觉得这个模式很好。你要相信你的投资,投了你就不要再去罗嗦。经常有这种情况,投资人跑到编辑部,说这个选题不行,这个选题怎么样,令编辑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其实投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我觉得千万不要干预,出品人不行换出品人,主编不行换主编。在每个人的角色分配里,你要给他最大的空间他才做得好。我觉得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定位问题。(掌声)
生产主编就像生产矿泉水
姜汤:其实一个传媒产业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游是所谓的编辑部,中游是发行,下游是我们的利润行当,就是广告,最后汇入大海,也就是进入资本市场,把一变成三,变成五,或者变成十,就是所谓的暴利。
投资者在产业充当的角色实际上是一个裁判角色。出品人的作用是指挥和协调一个主编系统、编辑系统和金融系统。在我们集团成立了一个主编培训的中心,我们生产主编就像生产矿泉水一样。但我们产业里首先要坚持导向,这绝不是空话。第二条,要消灭自我,就是说任何编辑、任何经营者,一旦进入我们的体系里面,他都要把自己的小自我消灭掉,回归到跟市场、跟读者形成共鸣的一个大自我。第三就是不断创新,如果一个媒体产业没有创新精神,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再有一个就是贴近读者,具体就是要求我们的产品在读者要走去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等他。
所以,我们这个集团获得暴利没有?可以坦率地讲,我们的确是获得暴利了,因为我们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现在市场已经容忍、接受了这种将主权和经营权进行剥离的模式。《希望》经营权剥离开以后,经过市场、审计评估,被作价为6000万元的优质资产。《希望》一开始发行非常悲惨,印1000本都卖不完。当时这本杂志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香港的《姊妹》,一个是《女友》。我强行要求,一年把《姊妹》从大陆市场赶出去,然后把《女友》从大城市赶到农村去。第一期我就印了两万本,卖得不理想;第二期我又印了5万,所有的人都说我是疯子,结果这5万本也不是很理想。第三个月到了,我说印10万,结果这10万本放下去以后,迅速在全国的省会城市里面铺开,反过来,一期二期的杂志全部被抢光,女人是一个奇怪动物,买一本杂志回去,喜欢了还要收齐每一期。
另外一点,大家对传播,很多人说打开大门以后,国外有人进来,会给我们造成灭顶之灾。我个人看法不同,因为我们的文化消费习惯有一种惯性,实际上我们能搞得好。对传媒产业来讲,中国传媒和报纸、杂志,还有图书,这三个方面的潜力都非常大。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所属专题: 财富沙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