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连锁垄断阴影罩市

2001年06月17日 09: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随着国家对电信、航空、石油、铁路等进行渐进式的反垄断肢解,这些长期“独此一家”的行业被前所未有地引入了或多或少的竞争。但就在这些天然垄断行业渐被驱出摇篮之时,连锁商业的垄断开始显山露水。由于连锁商业的垄断以人为垄断逐利为最大特征,其正在堆积的危害将决不亚于天然垄断对社会进步的阻碍。这一点,从连锁业最为发达的上海新近发生的一场商界风波中表露无疑。

  太平洋百货上海惹祸

  4月6日,是上海九海百盛广场有限公司4周年店庆的日子。“买199元送80元”的促销,引得顾客趋之若骛。但细心的顾客注意到,旺盛的人气中弥漫着不祥的氤氲。平时摆放在醒目位置上的多家知名品牌的服饰和化妆品神秘地消失了,甚至一些柜台在封柜,迫使一些乘兴而来的顾客扫兴而归。百盛总经理孙洁很快抖露出了谜底:太平洋百货野蛮地要求这些品牌撤出百盛和不参加百盛的周年庆典。

  由于经营方式和店堂布局的类同,太平洋和百盛一直是明争暗斗的对手。按照孙洁的说法,百盛周年庆典促销惹恼了太平洋百货,太平洋当天即召集供应商开会,对供应商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不要在百盛设柜,否则将从太平洋撤柜;二是不要参加百盛的促销活动,否则强制贴上“买200元送80”的标牌,费用全部由厂商承担;三是如果愿意主动从百盛撤柜,太平洋将提供更优惠的条件。同时,太平洋要求供应商向其递交一份书面保证书,内容涉及合同到期后,不再与百盛续约的承诺。4月6日这天,太平洋派人在百盛逡巡,发现在太平洋设柜的供应商参加庆典,即手机通知给这些供应商的品牌强行贴上“买200元送80”的标牌。

  “在百盛卖的商品,就不能再进太平洋?”孙洁一头雾水。百盛为此主办的探讨合理商业竞争的座谈会,不可避免地发展成为了一个对太平洋百货的“声讨会”。百盛认为,太平洋限制供应商向竞争对手供货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剥夺了供应商产品面向市场的自主权力,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百盛的遭遇显然并非孤立的,从港汇广场、东方商厦等上海商界“大哥大”级企业出席座谈会似乎就可以看出这点。

  商界“大哥大”倾倒苦水

  入驻港汇广场的富安百货总经理委托孙洁倾倒苦水。富安百货招商时,一些品牌反映太平洋曾要求供应商不许将其一线品牌进入富安,只许二线品牌进入。但就在离富安百货开张的前3天,供应商被要求二线品牌也不能进入。那时,富安百货里面的一些品牌专卖柜已经装修好,供应商无奈之下只好撤出。上海某著名内衣的品牌,也曾因为在百盛设有专柜,而太平洋不允许其在自己的店内设立专柜。最终,这家上海著名品牌不得不请有关方面通过行政干预,始得以进入太平洋百货。

  对于在百盛和太平洋二者之间只能选其一的“选择题”,着实令供应商头大。一家男装品牌的供应商表示,其由于参加2001年春节百盛的促销活动,就已经接到了太平洋的“最后通牒”。由于最终选择了百盛,从而不得不于3月初从太平洋撤柜;在百盛一楼商场设柜的一个皮具品牌,由于参与了百盛的周年庆促销活动,其在太平洋的商品被强行贴上了“买200元送80”的标签。

  太平洋百货的威力确实不容小觑。接受采访的多家品牌供应商,几乎无一不要求隐去名称。那么,太平洋百货的威力来自何处呢?一家化妆品品牌代理公司可谓道出了个中的奥妙:他们本来打算在太平洋搞一个新品牌的推广活动,但太平洋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不能参加百盛的周年庆活动”。所以现在一听到商场要搞什么促销活动,他们就开始紧张,因为撤出一家商厦就等于减少了增加销售量的机会,而太平洋百货在上海有三家分店呀!

  撤柜供应商为什么弃百盛而选太平洋?孙洁的回答进一步佐证了太平洋店大欺客的可能:“太平洋百货和百盛购物中心的商品,目前大约有一半左右是相同的品牌。太平洋在上海有3家连锁店,放弃太平洋的话,就要放弃3家分店。太平洋也正是利用自己店多的优势,要求供应商放弃百盛。”但百盛在全国共有24家分店,远远多于太平洋在全国7家的数量。“如果全国的百盛联合起来,与太平洋搞这样的竞争的话,未必会处于下风,只是我们觉得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而已。”孙洁有点恼火。

  太平洋的做法,显然明显地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也违反了公认的商业道德。上海市四达律师事务所钟景勇律师说:“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太平洋百货利用其在上海已形成的规模优势,限制供应商向百盛供货是一种明显的‘限制竞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百盛的利益,而且使部分为坚持争取公平竞争机会的供应商不得不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上海市工商局[微博]经济检查处黄建刚处长也明确地表示:“太平洋的做法是不正当竞争。”

  连锁垄断阴影罩市

  在百盛提供的由于参加百盛周年庆而被迫在太平洋百货也参加同样折让活动的品牌名单中,几乎都是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如羽西、雅芳、丽婴房、班尼路、佐丹奴、苹果、汉生、Esprit、Betu、LEE等。这些叱咤海内外的名牌,屈尊于太平洋百货,足可以折射出作为连锁商业这种营销终端的威慑作用。据称,这些品牌在百盛周年庆中的让利部分由厂商共同承担,而他们在太平洋百货的让利是否是共担,由于太平洋百货拒绝采访而不得而知。如果是供应商独自承担折让造成利润减少甚至亏本,连锁商业垄断的霸市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可以说,消费者不愿看到的现象已经出现:单个品牌将来即使再受消费者宠爱,也不得不对连锁商业这样的巨人低三下四。在连锁商业的指挥棒下,他们因为配合连锁商业攫取巨额利润而失去中立。

  这样的恐惧绝非杞人忧天,联华超市首次掀翻了上海第一百货坐热多年的零售百强头把交椅,表明中国零售商业已经走进了连锁经营时代,而太平洋百货倚仗分店数量霸市,可能仅仅是连锁垄断阴影罩市的序曲。事实上,太平洋百货决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2000年零售百强前十名中,连锁业最为发达的上海拥有3席。因此,上海连锁垄断霸市的迹象表现得也最为明显和强烈。一些供应商为了将自己的品牌打进上海的连锁网络,不得不承担很多根本不应该承担的额外费用,如本来是分派给商家缴纳的慈善费用、商家中秋节下发员工的月饼费等等。这些只是媒体偶尔披露的一些新闻事件中的表述,而由于上海媒体众所周知的温良恭俭让,供应商被连锁商业巨人实际上打压的程度,可能远超乎想象。“建立有序的市场秩序,展开公平合理的商业竞争,遵守商业道德,这是上海国际化城市投资环境的需要,商业大都市形象的需要,繁荣市场的需要。”百盛孙洁总经理对上海构建良好市场秩序的期盼,表明市场秩序远比上海落后的城市商业环境还要严酷得多。

  今年三月成都发生的“药价大战”无疾而终,就是连锁商业垄断势力进一步得到加强的明显标志。为了对付一个叫徐颖的人降低自己开办的“福利药房”小药店的药价,四川省医药公司、成都市医药公司等40多个单位与100多家零售药店联合发出了“摒弃恶性价格竞争”的宣言。明眼人认为其意思很明确:反对破坏由垄断形成的高药价和暴利!吉林大学常文志教授认为,成都药店发表宣言,更容易助长的是药品流通业形成垄断势力,药价降不下来,正是这种垄断势力在制造着障碍,政府面对的决非药品这种单一商品,而是这种垄断势力。成都德仁堂和同仁堂在联合宣言发布次日就急不可耐地宣布“闪电结婚”的事实,无疑进一步印证了常教授的判断。一位业内人士忧虑地说:“同仁堂和德仁堂一统江湖,徐颖们的降价怪招岂不成了雕虫小技?铁幕之下,岂容叛臣?”

  巨人洗盘谁先受损?

  连锁商业的扩张,首先受到直接伤害的是中小商业从业者的命运,其次是那些多如草芥的中小制造企业。初期,巨人们往往要通过洗盘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体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降价销售,尽可能地挤压中小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然后,再通过提价来攫取超额利润。太平洋百货在上海与百盛的争斗,挤压百盛生存空间的目的是不言自明的,其主要倚仗的就是自己店铺数量上的优势。因此,百盛们要么尽快解决在各个城市单打独斗的现状,要么自觉加盟超级商业连锁网络。上海港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何磐光不无忧虑地说:“上海政府已经批准了让一些百货公司进行连锁,连锁以后却没有法律规范去约束,给了它利用连锁优势来做到垄断的契机,这对单个的商场是不公平的,不是一个自由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场面。另外,它采用垄断的方法来对付中小厂商,更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连锁商业巨人们在完成健身运动后,首要对付的就是中小制造企业,手法可能会比太平洋百货要求LEE、羽西们的苛刻许多。

  但至少在目前,工商部门是无法打击太平洋百货们的,因为现有法规面对新的竞争格局已经明显滞后。上海市工商局经济检查处黄建刚处长说:“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1993年颁布实施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正当竞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这一类新的争端,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没有一个条款来对它制约。将来《反垄断法》可能对此有所规范。”

  小资料——太平洋百货

  太平洋百货集团为台湾太平洋建设集团旗下事业集团(公司)之一。太平洋建设集团于1967年创立,业务涉及建设事业、营造事业不动产服务事业、百货事业、休闲事业、金融事业等。其事业遍及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及中国大陆。

  1988年11月,太平洋百货首创合资模式引进日本崇光(SOGO)百货,创设台湾首家大型都会百货———太平洋SOGO百货公司。太平洋SOGO百货公司的创立,标志着太平洋建设集团跨足百货事业的起点,太平洋百货集团也渐成为台湾百货业最成功的经营者。

  从1993年起,太平洋百货开始对大陆市场进行拓展,迄今已于大陆设立7家店。上海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为沪台合资企业,成立于1993年12月。

  小资料——百盛百货

  金狮集团属下之百盛为马来西亚百货公司兼超级市场最大的连锁机构,在华投资的大型购物中心已愈15家。百盛百货于1987年创立,近十年发展显著。连锁百货商店遍设马来西亚各主要城市,至今已开设了34间购物中心和超级市场,以及近百余家便利店和精品专卖连锁店,成为全马百货店兼超级市场最大、最成功的零售连锁集团。

  上海九海百盛广场有限公司是由马来西亚金狮集团与上海九海实业公司合作经营的中外合作商业企业。系集百货、超市、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购物中心。

  本报特约撰稿蓝雨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