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2001年06月15日 16: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黛可 王歆 李媛 李银 胡青善

  主持人问:广州艺术品投资市场水有多深?是否要先成为专家才能去投资?外行投资是否有很大的风险?现在再去挖掘艺术市场还晚不晚?

  李公明:我离艺术市场很远

  ——著名艺术评论家,广州美院艺术系系主任教授,曾主持“美在花城”。

  我感到我离这个题目很远。我在美术学院教美术史,从美术史和美术欣赏的角度来看,本来应该离艺术投资很近,但是其实距离很远。昨天我带领一批同学在陕西省潼川县一个历史博物馆,通过当地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到河边见到很多唐代到元代的陶片,当我们讲到它们的朝代及工艺水平的时候,同学们的神情让我明白他们想知道那些陶片到底值多少钱,以及哪一个朝代更值钱。我意识到这点时感到非常困惑,我确实不知道哪类更值钱。有人可能以为唐朝吧,因为年代更久远,其实刚好相反,因为它的造型、花纹及色泽等等的价值都不能由年代的长远来决定。艺术品的投资与历史是不一样的!我今年在北京参加美术协会会议,看到一些准备拍卖的作品,老一辈画家的作品价格说是2万多;一个70年代画家波普画卖的底价是38万,这根本是个悖论。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后者在国外卖好几万美元的,到国内就不能低于这个价。

  第一我不搞收藏,第二我也错过了很多收藏的机会。但我永远相信它是对一个人的天赋、命运都是很好的挑战。如果我们要迎接它的话,机会似乎很多,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不要收购垃圾,人们往往先把垃圾吃饱了。

  李小涵:艺术投资等待一个好环境

  ——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过“1949—1979年艺术品拍卖会”

  我认为要进行艺术品投资,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源于完善的法律保护,这是艺术投资的基础;以及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具体来说,一个地区,包括我们广州地区,要有一支活跃的、不断创新的艺术家队伍作为土壤,不断提供艺术市场所需要的精神食粮;第二必须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画廊机制和代理机制。第三点,要有一个比较好的舆论氛围,需要好的舆论引导我们的艺术投资方向,所以需要有一支与市场接轨的,有教化指导作用的艺术批评家的队伍。虽然我们有很多美学评论家,但是在国内来说他们是与艺术市场脱节的,基本上还是沿袭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作法,在这个圈内进行评判。实际上,国际上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必然伴随着非常完善的指导交流,有一支活跃的批评家队伍。艺术投资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如果这几条完善了,这个市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利于个人投资的市场。

  另外,一个社会什么时候可以进入艺术投资阶段呢?国际上有个经济量化指标,就是当这个国家的国民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一万美元的时候,即8万人民币的时候,就可以进入投资阶段。

  陈永锵:投资艺术就是生活本身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持过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艺术投资离我们多远?作为画家,把我的生命、感情等一切都投了进去,没有一天离开过画画,我的人生价值、欢乐、自由感都在那里。艺术品投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跟你的生活远近主要看你的理解。我很中意别人买我的画,但我从来不会劝别人买我的画。

  1987年的时候,我的画当时20元一张,一次我爸爸在医院急需钱,有人买了我10张画,我很感谢他。买我画的人都是我的衣食父母,他们给了我生命发展的条件。我老老实实地画画,而且希望他们不要匆匆忙忙的买我的画,你喜欢才买。我的认同是次要的,你用你白花花的银子来证明它的价值才是主要的、真实的。所以我的价值在于你的认同。举个例子,我种菜种得好的时候往往便宜,因为风调雨顺大家都有好收成,自然菜贱;但是我一直老老实实的种,节气不好时其他农民不种了,于是我的菜虽难看、小,却卖得很贵,奇货可居。现在我的画1300元一尺,一张画按照尺寸来计算是很不科学的,但要更多地考虑市场,市场就是这个样子。

  林若熹:没钱谈艺术投资是奢侈的

  ——知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院中国画系副教授。

  我谈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艺术价值如何产生呢?我一个搞建筑的包工头朋友,几年前请我到五星级的酒店吃饭,但他对其它菜没有兴趣,除了“梅菜扣肉”,而且吃饭时的姿态很差。大概5年后,再请我吃饭,整个格调就不一样了,点菜恰到好处,小姐摆错了位置还要批评。所以,人们的爱好习惯与生活水平有关系,没钱谈艺术品是奢侈的。当你吃饱时,就比较讲究形式、格调、品牌、调味料如何?艺术品收藏一开始很可能也是这样,刚开始不管怎么样先买再说,什么都收藏。就好像人一富起来,先吃胖了以后才来减肥,注意仪表。我觉得艺术品收藏也是这样,很可能一开始不择手段见了就买,回过头来找人鉴赏,发现大部分都是垃圾,买了一千件抵不了一件。所以有钱时不要先把垃圾吃胖了,减肥是个难题,你接触到那个圈子,慢慢地整个感觉、修养就发生了变化。对艺术品有独特的眼光,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的人,往往才最能发财。

  王奇:“炒股不如炒古”是真的!

  ——《羊城晚报》记者,多年追踪艺术品投资市场,陶瓷收藏家。

  这方面我有一些个人体验。我本来是学文物博物馆专业的,有很好的知识条件搞收藏,但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瓜田李下不要收藏”,因为我们毕业以后会分配到博物馆一类的单位工作,所以直到我离开博物馆才开始收藏艺术品,也同时投资股票。最初,我认为投资股票虽然风险大,但回报高,而且兑现能力比较好;而艺术品投资风险小,收益有保障,但属于中长线的投资,兑现能力较差。然而经过这么些年的实践,我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股票的回报并没有艺术品高。在座很多人都知道,一般股票平均年利润能保证达到20-30%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艺术品投资却能拿到很高的利润,有时100%甚至更多也不稀奇,我感到机会非常多。第二,股票风险大而且是不可控制的,有不少政治因素,比如经济学家的一席话也可以使股市一泻千里;虽然艺术品投资也有风险,主要是买到假货,知识门槛相对比较高,但基本上是个人可以控制的你可以咨询专家。另外,股票的兑现能力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人们不会今天把钱投入股市,明天就拿出来,实际上资金会在股市中滚好几年;相反,如果你手上的是艺术精品,脱手也是很容易的。人们说“炒股不如炒古”是有一定根据的。

  梁基永:我是抱着感情上路的

  ——自由艺术品投资商,书画收藏家

  搞艺术品投资确实和股票投资不一样,先决条件是感情投入。投资B股或炒其他的股票、炒期货等,不需对这家公司产生任何感情,但是对艺术品投资如果不先发生感情,没有一定的爱好的话,是做不好的。

  我念书的时候,艺术品投资市场还是刚刚开始发展,东西确实非常的便宜。我经常很早就去地摊上逛,现在这个习惯没有了,因为已经没有太大收获了。那时候艺术品投资市场就像人们所说的,家里一件普通的东西一个转手就升值好几十倍,这个经历我确实有过,而且相信这种情况永远也会存在。买到一件有价值投资的艺术品,与你投资某个股票升了有点相似之处,但问题是你还得有感情。我家以前曾经阔过后来破落了,所以可以接触到一些旧东西,然后我就喜欢上了。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最初并不是抱着投资升值的观点,而是抱着一种兴趣,艺术品投资如果只是为了投资那是很危险。

  有人以为艺术品投资是种贵族化的东西,好像离我们很远。也不一定的,只要大家眼光看得远,看得准也就不遥远了。对此有爱好,你的分辨能力自然会提高。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