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投资艺术依然不晚

2001年06月15日 16:52  金羊网-羊城晚报 

  王奇:我觉得艺术投资的难度在知识门槛高,其实机会永远都有。为什么?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个认识过程,有阶段性;每一次认识的提高,都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跟风去买,自然增值能力限因为价值已经众所周知了。我相信,在未来10年内我们还可能出现捡漏的惊喜。因为由于几十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我们的传统知识断层很严重。像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是特别有机遇,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了解是相当不够的。这种了解是一个不断发掘的过程,目前这个发掘的力量又很单薄,有很多珍珠埋在瓦砾中有待发现,需要一层一层地揭开。如果大家留心的话会发现,早些年艺术市场最火的书画作品都是近现代的,因为比较容易了解;再往后,收藏家们对年代越远的东西渐渐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我和大家一样失去了很多机会,但现在还都不晚,还有很多有价值的艺术品有待发掘。

  梁基永说:现在大家都是火眼金晴了,谁家有那么一件哪怕是20年前的东西都非常珍惜,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从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分一杯羹吗?我认为还有可能。一位朋友说,他发现中国嘉德公司这几年越是精品,价格上升得越快。这两年古书的价格升了10倍以上,还可以往上涨。但是大家注意,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升的。如果大家想在这方面有收获的话,有句话说的对,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应该有投资家的胆略。高精尖的作品投资升值的潜力大。艺术品投资要想收获,一定要和你的投资成正比。

  观众提问:

  问:有人说,当代传统型的作品都是废纸,这是属于审美价值和市场前景的判断问题。不知嘉宾们怎么看?

  李公明:我不太知道传统型的作品是否真的就成为一张废纸,如果这样就好了,大家都不要了我就可以去捡。传统型的作品的确有很大危机,因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发展得较早,审美标准形成也是比较牢固,从学术上可以认定当代传统得出很容易成为废纸,但是从市场上并不能简单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传统画家有很高的声望。所以我并不简单的认定当代画家传统风格的画会成为一张废纸,那这里面陷阱就太大了。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阴谋,故意把价格压底,然后乘机大量的买进?

  问:我请教一个法律问题,我在建筑工地上拾到一些我认为是明清青花瓷器的残片,如果它是真的,算不算犯法呢?如果不去捡,它就会成为垃圾。

  王奇:按照我国《文物法》的规定,地上地下的文物都属于国家的;同时不允许私下进行文物买卖。但是现在《文物法》的某些条款已经有点过时,比如文物在民间买卖已经既成事实了,国家默认了,所以这些年大家都在呼吁修定《文物法》。你从工地上拾瓷片的做法,属于灰色地带。曾经有篇报道说浙江有个收藏家,从市场上买了许多出土文物,并热情地把其中一部分捐献给博物馆,但有关部门根据《文物法》认为应该没收这些文物,但情理上好像又很说不过去。现在的情况就像在走钢丝。保护文物靠全社会去关注它,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民间收藏有积极作用,但需要合理的管理。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