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管理者--联强内部管理课程主题

2001年06月11日 18:34  新浪财经 微博

  公司的组成成员当中,有主管与非主管之分,从表面上来看,其扮演的角色是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差别。然而,是否非主管就不须从事管理、不必培养管理能力恐怕事实并非如此截然二分。

  有些人认为自己并未担任主管职务,因此不必学习管理的观念与方法;反过来说,也有人认为自己不喜欢管理的工作,因此不希望担任主管。但是,一个人不管是不是主管,是否都需要管理自己?

  管理分为对人的管理与对事物的管理。在管理事物方面,无论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为何,每个人从本身工作的规划、安排与执行开始,都是在从事管理事物的工作。因此,即使是幕僚人员,乃至於基层员工,虽然在公司中并非担任主管的职位,但至少在管理自己,管理安排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在从事管理的工作。相对地,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也需要管理家务?例如,整理房间、客厅,如果稍加用心规划,运用一些巧思,不仅处理起来较为轻松、有效率,且居家环境也更为舒适。

  至於工作上对人的管理,从表面上看来,是把一群人妥善地组织起来,以达成部门的工作目标,一般人却往往因此就认定管理是主管才须具备的能力。但如果深究其内涵,人的管理是一连串沟通、协调与说服的过程。例如,主管要推动一项事务,必须向部属详细地说明整个背景、推动的理由、方法与其重要性等,才能顺利地推动;即使是下一道命令,主管也必须透过说服部属的过程,取得部门内的共识,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达到想要的执行效果。

  既然管理人的精髓包含了沟通、说服的功夫,那么,其范围就不会只局限於由上对下的管理。平行单位之间的协同运作,不也必须充分地沟通、说服,这不也是一种管理?甚至有人提出“向上管理”的说法,意思也是与主管沟通、说服主管,希望主管能够采纳自己的意见,或是协助推动某项工作。既然如此,在工作上对於人的管理,就绝非只是主管的差事,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具备的基本功夫。工作中如此,在生活上亦然。例如,夫妻之间不也需要充分地沟通?由於双方的背景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与看法难免有所差异,因此经常都要互相沟通、说服,以取得共识,而不是用指使对方的态度。又例如对小孩的教育,现代父母已经很少再用打骂的方式了,而是必须透过说理、沟通的过程设法说服小孩。当沟通的方式行不通时,则要运用一些方法与技巧,这与工作上,主管推动一项事务的过程,不也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管理的知识与经验,可以从工作当中学习、累积而来。因此,虽然并非人人在工作上都是主管,但是任何人都不该排斥管理,反而应该更加注意管理,重视管理的价值。透过对管理的重视,将更容易培养出管理的能力来,不仅在工作上有更高的机率担任主管职位,生活中,也能更加顺畅,并有更好的生活品质。睿商在线提供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