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曹破产”这个头衔,曹思源已经习惯地接受了。在这次民营金融发展论坛上,曹思源又像当年坚持叫《破产法》一样,他认为新银行要想取得健康的发展,首先就应该有个名正言顺的名字。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而“言不顺,则事不成”。
他认为新银行的名称有四种方案:第一方案叫私有银行,它充分摆脱所有制的问题,马克思抓所有制,我们改革也抓所有制改革,但是我们绕弯子总是绕开所有制,以至于我们在确定企业性质时都说我们只是民营企业,我仅仅主张民营,我并不要民有。对于那些敏感的话题,曹思源也认为现在叫私有银行恐怕一时难以统一意见,因此他又抛出了第二个方案,叫做私营银行。
曹思源认为,叫私营银行有法律根据,我国宪法上就有“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法律语言。但是我们在讲私营企业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讲所有制,私营企业是老板投资的,不是国家投资的。所以实际上在讲私营的时候就是在讲所有制概念。曹思源认为,这是一个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方案。在会议资料上,曹思源就是以“私营银行ABC”来作为他演讲的主题。
第三个方案叫民营银行。曹思源认为,“民营”这个概念就意味在跪着改革。为什么这么说呢?1960年国家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灭顶之灾,整个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中央发文件,恢复和发展城乡个体工商业,于是就办了一些民办企业,它不敢叫私营企业,就叫民办经济。后来慢慢地叫民营企业。后来我们党中央解放思想,提出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必要的补充”丢掉了。1999年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写进了宪法,可是我们在开会时还是打着民营经济的招牌。曹思源认为,中央已经在放开思想了,可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是谈“私”色变。对于这个方案,曹思源认为只要它不反对私营银行这个提法也是可以的,就好像一个人有很多的称呼,实际上还是一个人。
第四种方案就是只能叫民营银行,公开申明这不是私营银行。曹思源认为,这是最差的一个方案。明明是私人投资的为什么不能叫私营银行?
对于以上四种方案,曹思源趋向于第二种方案,也就是叫私营银行。他认为,私营银行的特点关键在于股权制结构,私营银行是由私营企业法人或者是自然人投资占股权主体地位的银行。
由于私营银行所有权而派生了私营银行的自主权问题,它是私人投资的,当然要有自主权,所有权和自主权都是企业的生命线。但是,现在某些股份制银行管得比四大国有银行还死,四大国有银行中层干部由本行任命,到人民银行总行备案就行了。就是对某些股份制银行,它的中层干部都要报人民银行批准,所以曹思源强调除了所有制结构外,自主权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于组建私营银行时机问题,曹思源认为应该在发展中来促进其他制度的改革。改革是一个相互配套的过程,每一项改革要想完成,至少需要99套改革来配套。但是99套改革的每一项也需要其他改革来配。如果是因为人民银行的监管制度还没有建立、监管的技术手段和本事还不太高,而认为民营银行还不能诞生,那么这就好比孕妇要生孩子了,而医院却告诉她,我们妇产科的护士都培训去了,还没有培训出来呢,先不能生,有这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