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财富》论坛反思:一个共赢的财富神

2001年05月19日 18:01  人民网 

  1995年第一届新加坡《财富》全球论坛的主题是“同一个商业世界”,以后的主题为“全球竞争新秩序”、“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创造财富”等,从《财富》年会历年的主题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早已开始,而最近连续两次在中国上海、香港召开年会,并以《中国:未来的50年》、《亚洲新一代》为主题,表明财富巨子们把目光转向了亚洲和中国这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透示出全球一体化经济中中国和亚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回应着国际资本的高涨热情,中国企业、中国政府是否做好了借势登高的准备?

  国际资本为何看好中国市场?香港的启示。

  论坛外,太太团们疯狂购物;论坛内,丈夫们手中的大笔资金在寻找出路。对于这些跨国公司的巨子们最短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市场。而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无疑成为他们眼中魅力四射的无限商机。如果说,两年前的上海《财富》论坛,是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一次近距离聚焦观察,而此次香港论坛则是外资大举实质性进入中国的预兆和开始。

  香港特区投资推广署署长卢维思说,香港作为国际社会与中国大陆的窗口和跳板,外资进入香港作短暂停留,然后流向内地。他说:“很多公司来香港与内地做生意,他们不会等日内瓦协议签了后才来中国,而是先来香港等待做生意的机会。”作为全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香港“税赋少,软硬件优越,政府办事效率高,法制健全完善”,理所当然成为“全世界贸易老板中心”。九七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及稳定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更成为跨国公司老板们与中国内地做生意的“理想天堂”。国际资本占据香港,进退有据,游刃有余。

  反观内地城市,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有香港这样自由贸易的优势,(否则,外资也不必绕道香港再北上内陆了),即使被认为中国第二个金融中心的上海,目前的投资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与香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个维多利亚港湾构筑了香港经济的支柱和摇篮。紧随其后的上海和其他城市,会比香港的发展中获取什么启示?因为中国至少还需要4至5个金融中心。

  入世后,香港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外国投资者会增加向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但李嘉诚颇为乐观地预计:“没人能比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内地的发展情况。”换言之,香港贸易中转港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一个城市或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便具有了持续发展的生存立足点。

  互联网企业与国际资本的“蜜月之旅”。传统企业的出路:全球性公司。

  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并非不加选择地盲目投资,而是选择具有全球性、成长性的新经济行业和充满活力的具有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相反,那些传统的制造业及中国沿海东部地区已不再是国际资本的兴奋点。从论坛邀请的三类企业代表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行业占主要比重,以微软[微博]、戴尔[微博]、雅虎为代表;传统制造业如东芝[微博]等,也在不断创新中寻求与新兴行业的最有效链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则是作为新旧经济成功结合的案例来参会的。这三种企业发展态势代表着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国际资本的投资走向。

  论规模和效益还是“小弟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又有了一次获得国际资本青睐的机会。柳传志、张朝阳、王志东、李亦非[微博]、田溯宁等中国新经济企业团队以如此整齐的面孔被邀请参会便是最好的说明。

  与最初在纳斯达克[微博]有些盲目上市不同,此时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已在纳斯达克的冷雨中清醒过来,成熟起来,开始了脚踏实地奠定自己根基的创业历程。“大哥大”联想的目标依然锁定世界500强,柳传志预计2005年可以超过100亿美元的500强的进入门槛;新浪在继续宽带研究的同时主要做好互联网用户服务;珠穆朗玛正打算收购几家与自己业务互补的企业;搜狐正在完善自己的企业管理制度……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扎实努力及可预见的成效正是国际资本所期待的。

  可以预见,中国互联网企业即将开始与国际资本的又一次“蜜月之旅”。

  中国传统企业对本届论坛的反映平淡,也透露出中国企业与全球最大企业尚有较大差距。而私营企业远大空调的张跃则是个例外,因为远大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因为远大有“12项全球第一”的辉煌业绩,因为远大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而东芝的被邀请,不仅因为它是40多年的国际知名品牌及全球性企业,还因为它对新兴产业的快速跟进,并达到相当的水平,东芝是中国市场销售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企业之一。

  做成一家全球性公司是中国企业获得与世界强手竞争的前提,也是入世后中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全球一体化经济格局中,企业首先是世界的然后才是民族的,如果进入不了国际市场,在入世后的中国市场也很难占优势。

  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入世是一个早已开始的历程。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我们现在是按入世后的企业管理要求来进行企业管理的,从观念上讲,我们早已入世了。中石化总裁李毅中也有同样的感受。

  那些还在等待中不思创新的中国企业应赶快振作起来,从产业结构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尽早与国际接规,将自己置于国际经济大循环中重新定位。而互联网无疑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千里眼”,“顺风耳”。互联时代,市场没有边界只有快慢之分。因此,速度是互联时代企业生存的要素之一。而全球性公司的全球化空间视角与互联速度的紧密结合,再加上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将是传统产业的出路所在。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走势,研究财富巨头嬗变规律,传媒《财富》创造共赢财富神话。

  此次香港《财富》论坛,谁是大赢家?

  首先当推《财富》杂志。仅门票一项收入就高达300万美元。而全球1300多名媒体记者云集会场,竞相发布会议内容,又让《财富》杂志不花一分钱却十分成功地开了一次全球新闻发布会,《财富》可谓名利双收。

  其次,世界500强的财富巨子们同时面对着全球1000多家媒体的摄像机镜头和全球几亿双眼睛的注视,是在全球大市场中作了一次形象宣传,省下一大笔的广告宣传费不说,还取得了广告宣传无法比拟的宣传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富》杂志只是搭起了一个舞台,主角便是这些商界巨头们。

  第三,会议举办地香港也不大不小地赢了一把。且不说论坛外太太团们的消费娱乐就把一笔不小的开支送到香港人的腰包里,单是与会人员的吃、住、行至少也有近千万港币的进项。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们更把此次会议作为香港的形象展示会,同样在1300多家媒体和入会的财富巨子们面前做足了形象宣传,前者会提升香港的品牌知名度,后者则有可能带来大笔的投资。

  第四,没来参会的企业界人士也会从财富巨子们对世界经济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捕捉到企业发展的讯息,实际上也是上了一堂免费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会,这对急于走向世界并以500强为追求目标的中国企业来说,实在是非常必要,尽管短短三天的议题不可能解决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所有问题,但至少提供了一种全球化思路,一个崭新视角。中国企业家们可以追随着全球500强的思路,追随国际资本的流向,把握机会,拓展视野,避免弯路,尽快尽早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第五,对于1300家媒体来说,世界顶尖级的经济人士与他们所讨论的世界经济话题本身就是具有巨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源。这些世界顶尖级的经济巨人即使个别平日也难以采访到,更何况让他们如此集中地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尽管隔着大屏幕,不能亲自发问,但能在第一时间,如临其境地感受财富巨头们,捕促他们的最新、最具权威性的观点,也实属珍贵和不易。所以,众媒体在塑造主办者品牌的同时,也分享了《财富》的优势资源。而广大读者也乐得分享一顿经济大餐。

  杂志《财富》制造了一个大新闻,制造了一个让大家共赢的财富神话,而且,这个神话还会继续下去……(本报记者 朱悦华 田晓明)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