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里,张女士三次租房,两次掉进了陷阱,第三次若不是一位自称“卧底”的人帮忙,怕也“在劫难逃”——
50多岁的张女士家住八大处,女儿在清华大学上学。为了便于女儿读书,她打算在清华园里租一套房子,于是找房屋中介机构帮忙。这还是她这辈子首次跟中介机构打交道。
第一次:中介公司朝她大叫:“你与房主串通起来,骗我们的中介费!”从网上查到某房地产信息咨询公司有清华园的房源,张女士在双井附近一家写字楼里找到了这家公司。接待员把丑话说在了前头:“交纳信息费之前,不能打听房主的联系方式和房屋的具体地点,这是这行的规矩。信息费交了就不退,一年之内为您提供房源,这也是这行的规矩。”握着张女士交纳的500元信息费(原价700元,为学生租房优惠),接待员这才传呼房主,房主让她在清华园停车场等。张女士驱车至此,却迟迟不见房主露面。传呼他,他一会儿说,自己的侄子出了车祸,要送他去医院。一会又说,单位有急事要他去解决。房主又把他爱人的电话给了张女士。他爱人在电话里说,自己无法请假带她去看房。可怜的张女士在停车场足足等了8个小时,房主从此没了音信。张女士又找到咨询公司公司小姐说:“你呼不到她,我也呼不到她。我们暂时没有清华园的房子,您再等两天吧。”。张女士挺着急,打算去别的公司看看,并试图要回咨询费。小姐变了脸:“我们有协议,只要提供了房屋信息,信息费就不退。”张女士一气之下投诉到附近的消费者协会分会。咨询公司经理带着四五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来到消协。见了这场面,她还真有些腿颤。接下来的事更令人气愤,经理居然冲她大叫:“你与房主串通一气,骗取信息费!”一看这架势,张女士决定:忍了。
第二次:房主答应带她去看房,却以“出差”为名没露面。同一天,张女士又与另一家中介机构取得联系。租房经历与第一次相仿。也是交纳了信息费,约了见面地点。张女士又苦苦守候了一整天,不见房主踪迹。太阳落山了,盼来了房主的电话:“我一个小时后要去丹东出差,什么时候回来还不知道,您还是先回家吧。”张女士方知又被人戏弄了。气愤至极的她投诉到该公司附近的北新桥消费者协会。消协同志没耽搁,第一次调查就扣了该公司的传真机,随即这个公司就消失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在消协的调解下,租给该公司办公房的某某大厦,向她赔了款。窝囊了两回的张女士,终于出了一口气。
第三次:中介公司的信息员跟她说:“我是卧底的。”过了两天,张女士又从报纸上看到了另一家中介机构有清华园的房源。广告上还说:“由信息员带您去看房”。她觉得这回该不会有问题了吧。来到位于马甸附近的这家公司,公司小姐把要带张女士看房的信息员介绍给她,然后传呼房主。这时候,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信息员趁人不备,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递到张女士面前。张女士看到上面赫然写着:“您赶快走吧,这里是骗人的。”虽然腿脚发软、手心出汗,张女士还是挺仗义,觉得马上离开会“暴露”了小伙子。于是,她提出要和房主在电话里聊一聊。她问房主房子在清华园什么位置,房主吭哧半天答不上来。张女士忍无可忍:“你自己的房子,你居然说不清楚在什么地方!”她借口上厕所脱身。小伙子赶忙说,我带您去。到了外面,张女士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我是卧底的。”小伙子如是说。张女士听罢,撒腿就跑。“我只是想花钱租一间房子而已。可我不仅要担惊受怕,还碰到了卧底的。”哭丧着脸的张女士铁了心,从此不再招惹中介公司。晨报记者崔红 线索提供:张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