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现金分红有猫腻 雾里看花读年报

2001年04月07日 17:35  北京晚报 
  截至本周,沪深两市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过半数已经公布了年度报告,投资者在关注企业成长性的同时,将更多热情倾注于与自身收益息息相关的股利分配问题上,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企业经营的回顾与展望,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上市公司年报中存在很多耐人寻味的奇特现象。   绩优公司“一毛不拔”   绩优公司年终不分配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比如五粮液就一度就成为议论的焦点。2000年五粮液每股收益1.60元,净资产收益率达24.0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4亿元、净利润7.68亿元。尽管五粮液的业绩令投资者满意,但其不分配、不转增的分配方案不免让期盼了一年希望年终能从公司得到“利市”的投资者有些失望。关于此次不分配理由上市公司有多项解释,包括指出前几年有过较好的分配方案。但有投资者质疑:五粮液目前现金流量非常充足,而且对投资者不利的是,不但享受不到现金红利,还要以每股25元的价格出资高价配股。有投资者认为,公司以1999年9月28日转增后的总股本480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配2股。公司通过配股,又要从社会公众股股东身上圈走6亿元现金。更有人指出,五粮液一方面通过所谓资产置换向大股东大量输送现金,达到不分配也有钱可花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配股从社会公众股东身上圈到比资产置换支出还要多的现金,以保持公司良好的现金流。持有国家股的大股东与公众股股东的权利不平等。   现金分红有“猫腻”   在已披露的2000年年报中,令投资者欣喜的是,推出现金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占有相当比例,一些长期“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有所表示。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在派现的同时,又提出配股预案,这就让许多人困惑不解了:既然投资缺钱,为何还要分配派现?   业内人士指出,“派现又配股”无异于左手掏钱出去,右手又把钱拿回来了,实在是有违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律:配股表明公司须通过资本市场寻求融资的支持,派现则表明资金充裕。而且,如果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派现又配股造成了股东利益的损失:经过一番折腾,派现刚交了20%的个人所得税,配股时又耗去一笔不小的费用,资金最后还是“回流”了。   应该说,出现这种怪现象的原因很简单:管理层曾经提出要将现金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为此,一些上市公司“以防万一”,在预定的规则之内玩起了小猫钓鱼的把戏:用的只是一点儿鱼饵,钓到的却是一条大鱼!其目的仍是“圈钱”。   另外,让一些投资者哭笑不得的是,即使一些公司已提出派现预案,例如“10送4股派1元”的分配方案,在交完个人所得税后,股东根本没有拿到一分钱现金。比如下周二是大庆联谊的派现派息日,但实际上,扣税后,派零元。   新年度计划不明不白   在很多投资者眼中,了解上市公司将要做什么可能比知道年报业绩更为重要。正是由于此,使得上市公司的新年度经营计划格外受到关注。“计划”详尽与否、可行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可奇怪的是,偏偏就有一些年报在这个重要环节上说得不明不白,让人看后疑惑顿生。   这类“计划”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空洞”型。有家上市公司的“新年度业务发展计划”洋洋洒洒2000余字,竟没有一句具体的有关经营的描述,对未来投资项目、经营目标更是只字未提,真不知公司是有意回避还是原本就没有“计划”。还有一种是“浮夸”型。一家上市公司在计划中提到,主营业务收入要“力争三年增长三倍”,“五年之后新经济的比重达到70%以上。”可年报显示,该公司2000年主营收入仅同比增长10%,且最近几年的年收入增长率均远远达不到足以“三年增长三倍”的水平。类似这种计划能否落实实在令人怀疑。   预亏制度遭“嘲弄”   康赛集团本周四刊出预亏公告,称该公司2000年度将继续亏损。整整迟到一个多月的康赛集团预亏公告,使预亏制度和投资者再次被嘲弄。根据沪深证交所规定,上市公司若2000年度出现亏损,应较年报披露截止日提前两个月发布公告。换句话说,2月28日是预亏的截止日,此后便不应再出现新的预亏公司。但预亏截止日过后,投资者仍屡屡踩中预亏地雷。除康赛集团外,先后有北方五环、ST金马、冰熊股份、北满特钢等上市公司超过截止日姗姗来迟地刊出预亏公告。   康赛集团称,由于公司年初处于重组和人事调整时期,未能及时聘请审计机构,从而造成公司财务人员对有关通知中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审计师出现不一致,没有按规定时间预亏;北满特钢的理由则是对有关会计政策的理解偏差,原计划报审的年度财务数据是全年可实现扭亏并略有盈利,结果会计师事务所初审对部分非主营业务利润不予确认。   实行预亏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知情权,上市公司未严格执行预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看轻了信息披露,漠视中小投资者利益。   年报会计信息失真   在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据国内某大城市对22家市管企业及202家子公司的审计,查出114家企业虚增利润22.69亿元,65家企业虚减利润4.93亿元,两抵后共计虚增利润17.76亿元,实际利润仅为8.69亿元,仅为报表利润26.45亿元的32.85%。在这种会计工作大环境被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尽管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相对较严,上市公司也不可能全都出污泥而不染。相反,它们还比其他非上市公司有着更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冲动,如在不够条件的情况下为了增发新股、取得配股资格,在够条件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戴ST、PT帽子等。   据知,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处罚,50%左右是与会计账务的虚假相关的。在年报、中报公布时期,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高峰期,投资者得格外留意。   比如说,年报中的“重要提示”,是上市公司董事会对投资者保证报告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庄严承诺。有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有解释性说明、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置之不理,没有提醒投资者注意阅读;有的公司在年报摘要中对注册会计师说明段涉及的问题“三缄其口”,有的公司虽是“合规”地省略了会计报表附注,但其经营中一些不容忽略的重要信息也被“淡化”处理了。   业内人士认为,年报披露不能走形式、走过场,必须切实可行地建立起规范的约束机制,惟此才能使上市公司在股市上浊清自明,同时,要加大对业绩优良回报丰厚又有进取心的企业政策倾斜力度,使市场早日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使中国的股市少一分躁动多一些恬静。专家指出,管理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这将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如果上市公司视规定为儿戏,再好的规则也只是摆设。(本报记者梁彦军 雁宁)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策划-恒大3点胜首尔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