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史玉柱重出江湖 巨人集团能否站起呢?(四)

2001年04月04日 13:56  《智囊》杂志 

  --未来设想太简单

  史玉柱[微博]对未来的憧憬,大体上是两点:一是做出个上市公司,二是向生物制药发展。

  如果事情按史玉柱设想的进展,那么今年秋冬季,他的新的上海巨人将会借壳上市,在资本市场上一展身手。上市,是现在许多老板共同的梦。上市的最大好处,通俗地说,就是能用别人的钱来做自己的事。募股得来的钱,作为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必承担还本付息义务。

  史玉柱关于通过上市来被动建立现代企业的想法,在今天是错误的。据从《福布斯》公布的美国非上市公司1000强排序来看,前十名的年营业额都超过100亿美元。在美国这种连两人合伙创办的殡仪馆都能上市的社会里,百亿美元级的大企业想上市,根本没一点问题。原因是,企业是不是选择股票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做社会公众公司,正常的理由在于企业的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并非什么企业都要跑到证券交易所去挂牌。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今天这个经营环境下企业的自主要求,而不是等着上市后让证监会或股民来强制你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事实上,中国有太多的上市公司根本与现代管理沾不上边,靠弄虚作假欺骗监管部门与股民,实际上就没业绩。这样的企业如果不是依托制度缺陷,在合理的现代社会,是一天也生存不下去的。如今,国家已经陆续建立了严格的核准制上市制度和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而以往那种认为上了市就等于进了避风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制度建设上,从而把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做对做好,把企业资产做成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呢?即使你不选择上市,也会有投资人来找你,以合理的价格买你的股权,让你拥有许多增资扩股,做大盘子的机会。在笔者看来,企业的资本获利能力与赢利前景是最重要的,上市只不过是增资扩股的方式之一而已。

  史玉柱的第二个梦想,做生物制药。这是一个合理的产业取向。

  通过做保健品挣快钱,完成原始积累后,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有坚实需求的基础,有广阔行业空间的生物制药上来,是好的选择。而且,从保健品到生物制药,业务上有关联度,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有一些共享资源可利用。战略转型的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但也应该看到,从保健品到生物制药,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产品转型问题,而应该看作是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放在产业格局调整的高度,去调整集团的投资结构、人才结构和组织结构,并建立一整套基于生物制药行业与产品特点的新的企业运行模式。

  所有这些,对史玉柱个人来说,是有难度的,是个极大的挑战。但又是史玉柱第二次创业所无法回避的挑战。

  笔者想要对史玉柱说的是:过去的事,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现在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最重要的是,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学习在新环境中生存发展所必须的新知识。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尽快掌握冷冰冰的现代管理科学。

  在经历过荣耀、惨败、蛰伏、沉思与卧薪尝胆后,也许充电是必须的了。如果不能按变化了的新游戏规则出牌,史玉柱肯定走不远。

  相关资料:

  史玉柱;关于未来是什么样,讲实话,考虑得不多。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地上趴着,我要先弄起来站直了再发展。但是我要走的路呢,比尔盖茨是条路,李嘉诚走的是另一条路。前者死认准一个产业,在一个产业做透,使股价迅速增值;而李嘉诚是看什么行业赚钱便做什么,他涉及的行业有几十个。他是以投资家的身份,通过高明的投资手段、严密的项目论证,使其集团规模扩大的。

  我觉得中国更需要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就是真正地做实业。如果各个行业都有那么几个,中国肯定会很有希望。但是从中国目前各方面来分析,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比如恶性竞争,任何一个行业今年赚钱明年未必能赚钱。回过头来看这十年来的洗衣机、电视机行业,当时是很赚钱的,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一个成为朝阳产业,最后搞得大家都不赚钱。所以一个企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但是搞多元化也不行,最少我认为自己不行。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结合比尔与李嘉诚的路子:集中几乎全部的人力投入到主营产业,集中一半的财力投入到主营产业,留一半的财力做其他方面投入,容易变现且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当主营业务出现危机时,可以通过这一块在现金流量方面给予支撑支持。

  问:企业上市是你今年的奋斗目标,你将以怎样的行为为国内股市带来光明的前景?

  史:这个不敢当!我本想悄悄地上市,我特别怕炒作,但是不可能,上市公司都要公告的。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我认为企业应该上市。中国如果要倒退10年、15年,就没有哪一个企业不经受过波折;但如果这个公司是上市公司,任何波折它都能挺过来,比如哈磁、太阳神等。

  问: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答:上市后逼着企业要走稳,因为企业大了以后追求利润不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企业安全。上市通过法律对企业错误决策有更多保护约束。第二个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资金有支持。

  “上市之后,法律上要求我们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的改造,这点,对于我们来讲是痛苦的,但又是我们必须做的。并且,我们需要管理上的规范化改造。”

  “在决策系统上,如果上市的话,我将会聘请相当比例的独立董事,即使让出我们自己的董事名额也在所不惜。可能是经济学家,可能包括医药专家,金融专家等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量避免在专业问题上决策的失误。”

  “如果要上市的话,在产品上我们必须有一定支撑的后续产品。我们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市场努力,我们必须保证上市之后两年内业绩增长。”文/朱志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策划-恒大3点胜首尔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