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史玉柱重出江湖 巨人集团能否站起呢?(一)

2001年04月04日 13:47  《智囊》杂志 

  --还钱的背后

  史玉柱[微博]的还钱、复出,无疑是一个精心“策划”。

  与飞龙姜伟的几次复出尝试相比,史玉柱的复出带有浓重的商德商誉色彩,或者称为江湖道义色彩。姜伟的几次复出,不是以吵架、打官司杀出,就是给媒体讲一些并不动听的虚无缥缈的财富童话。用《北京青年报》记者的话说,就是几次复出都给闷回去了。

  但史玉柱的复出是个很不错的商业计划的一部分。以还钱作为切入点,挟道义闪亮登场。史玉柱果然赢得满堂喝彩。

  在中央电视台出镜时,IT名人张树新曾经对史玉柱说,你其实是不用还钱的。从法律角度上说确实是如此。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责任有限公司是不必承担经营风险的无限责任的。

  史玉柱说:“作为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家,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是我的错就要敢于承担。再说欠的是老百姓个人的钱呀!另外,我忘不了在最困难之时,浙江大学几位大学生写的信,他们希望我这个校友不要让创业的大学生失望!正是这些鼓励,我今天才会有钱还,才能再站起来!”

  笔者丝毫不怀疑史玉柱的社会责任感。在我们这个市场经济不充分的过渡型经济状态下,任何具备商誉商德的行为,都是值得称道的。但如果不是“在商言商”的纯道义行为,那就要人去探究其背后的商业动机了。

  史玉柱并不象其所说的那样,“一朝挨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卧薪尝胆、试图复出中远离媒体。除了在中央电视台出镜外,去年8月10日还接受过《南风窗》杂志记者的采访。如果说史玉柱这一轮的媒体表现,侧重点在于道义的话,那么8月10日的访谈讲话,则可以说明史玉柱还钱背后的商业计划。

  去年8月的史玉柱对《南风窗》记者是这样阐述他的商业计划的:……(史玉柱)给珠海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巨人集团的重组方案,计划分成三部分分别解决。通过盘活巨人大厦的土地资产以及相应物业来抵偿经营债务。由于珠海政府当年给巨人大厦地皮时让利达几千万之巨,加上巨人在此投入的2.7亿资金,“再怎样折价都值几千万。”“香港业主那一块,我们想过通过改建巨人大厦的裙楼做住宅楼,实现功能的转换,来相抵业主以前购买的写字楼”——当然,香港业主能否接受还是未知之数。而在国内老百姓这块,史本人的设想是:通过在脑白金这块业务的增量来填补这个窟窿。“在春节之前,我们肯定会解。,解决的方式取决于下半年几个月的利润。”这个重组方案最后还需要得到珠海市政府的批准,史本人这段时间也主要是花在同政府以及各方业主的沟通交流上。

  巨人的残留问题,成了史玉柱超越自我、重新开始而不能绕开的坎。现在,这个坎是否能够跨越?通过脑白金的增量,加上巨人集团本身的土地资本以及多方的让步,或许也可能真地能够完全解决。这样,“我就可以专心做企业的事情了”。史本人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上市公司,业务在生物工程方面。“生物工程”、“上市公司”,成了史玉柱最终走向前台的前提和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还钱的动机全镜:1、还清旧债,干干净净地开始第二次创业;2、其实他并不需要投入媒体所报道的总数达1.5亿的资金(即香港的楼花9000万港币,珠海的国内楼花5000多万人民币,还有1亿人民币的法人债务),大概有五、六千万的资金就可以盘活,或者干干净净地出售“巨人大厦”烂尾楼项目;3、为今年秋冬季的借壳上市做铺垫。我们应该还记得当年科利华借助投资数千万炒作的《学习的革命》一书,然后顺势买壳上市的先例。相信史玉柱的上市计划,与此有某些巧合之处。

  史玉柱确实是个市场运作的高手。

  相关资料:

  “我第二次匆忙创业抱的最大目的就是要还钱,把旧债还清。创业时期,我就跟手下的人讲,我们最大的目的就是还钱,这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我现在年纪还不算大,还想再做点事,不愿一直背着这个污点,除非我自己将来只甘心当一个小老板。”

  记者:突然,史玉柱开始给大家还钱了,而且是两个多亿的钱。这是个信息,现在信息被大家知道了,你要告诉给大家什么呢?

  史:这个信息应该是意味着,就是说我们要开始重新做巨人的事业了。

  记者:十年前巨人创造过辉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纪巨人从上海复出;一个新的巨人马上就要出现了是吗。

  史:是。有这个含义。

  记者:但是当时巨人集团给人的感觉已经是无药可救了,很多人觉得它是一堆垃圾,而你为什么还要,你跟他们看得不一样吗?

  史:是啊。这个我们倒清楚。使用巨人集团这个名字,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从经济的角度、商业的角度看,确实不是很明智的,因为巨人的形象是一个倒闭的形象。

  记者:巨人的形象在过去有污点的?

  史:对!在某些人看起来是这样的。这个在多数人眼里都是污点。

  记者:那么你为什么要继续使用它?

  史:我想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际行动把它擦亮。

  史玉柱:在低谷的时候,我曾经研究过市场问题。我分析中国的保健品10个里面有9个是不赚钱的。为什么不赚钱?可能是产品功效不明显,也可能有功效,但消费者可能感觉不到。那么就特别依赖于广告。广告一打,销量就有;广告一停,销量就下。它的市场没法靠口碑去维持。实际上,在广告高投入的时候你是不赚钱的。老是不赚钱,你这个企业受不了。所以保健品要赚钱,必须靠口碑相传,靠口碑相传来起到广告效应,赚口碑相传的钱。

  媒体分析:收购珠海巨人集团在内地发售的巨人大厦楼花或《契约》约花费了4000万元,而据史玉柱透露,他和一班旧部创办的保健品“脑白金”,一年的销售额就有10多个亿。按照保健品行业的特点,可以推算出每年“脑白金”在广告上的投放资金之大(史玉柱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称,当年珠海巨人集团单是一个系列产品的广告费就是15亿元)。4000万元跟这笔全年的广告投入相比,并不算是很大的数目,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次较大规模的品牌推广。(文/朱志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策划-恒大3点胜首尔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