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点评:ST豪盛新东入主整山河

2001年02月28日 16:23  新浪财经 微博

  上周末,ST豪盛(600696)的年报与上市公司退市办法一同出台。在这风口浪尖之上,出台一家重组成功的ST上市公司的年报,不免让人浮想翩翩,再考虑到今年的首份年报亦是一家戴帽股——ST振新,不仅重组成功,而且业绩优良、准于摘帽;因此,这其中是否会有另外一种殷切希望呢?和广大投资者一样,笔者也对这张年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地读完了豪盛的年报及相关公告,发现有几个地方很值得留意:

  一、重组仍是其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从年报上看,该公司2000年末共实现净利润791万元(未分配利润仍为-1.17亿元),但这笔利润却并非来自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反为-4773万元,之所以能扭亏为盈,“主要系出售原全资子公司豪盛(广东)有限公司51%股权取得投资收益所致”。当然,出售股权早已不是新闻,此前,公司已经就二起股权出让发布了相应公告,这便是其中之一起;另一起,则是全部转让公司所持有的豪盛(福建)卫浴有限公司51%股权;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收到了5210万元的投资收益,后一起转让款则抵偿了公司相应债务。

  二、管理层大换血改组,新东家实力非凡。从2000年11月的公告上看,该公司第一大股东豪盛(香港)有限公司的出资人,已经变更为在香港注册的中侨集团有限公司和劲嘉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和贸易业务,股东均为自然人;与此同时,ST豪盛的资产转让交易和公司高层人事变动议案同时出台,除原董事会秘书外,公司管理层几乎全体辞职,利嘉集团总裁、副总裁共四位高管人员进入ST豪盛管理层,由此可见,ST豪盛的实际控股权已落入利嘉集团手中。而利嘉集团是福建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福州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旗下控股子公司近百家,总资产近百亿元,各类专业人才近千人,其主业包括房地产和投资以及高科技领域,其总裁,也即ST豪盛的董事长,为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农业大学兼职教授;1997年,该集团通过控股福建三联投资,间接控股了另一家上市公司三木集团(0632)。

  三、主业仍然问题重重,但有起死回生的希望。从利润表上看,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仍然不容乐观,2000年其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了1030万元,虽然较上年末的1905万元亏损额大幅降低,但这却“主要系本年度营业额减少所致”;换句话说,该公司是少生产就少亏损,越生产反而越亏损;可见,公司的主业依然是问题很多,困难重重。然而细读年报后,发现重组后,该公司并未知难而退,反而要将建陶产品做大、做精、做强。其相应的对策,一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新技术应用、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实现产品高档化、配套化;二是拟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四川,以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市场优势,在西部建立建陶基地和区域营销中心,积极进行产品扩张;三是加强欠款的回收工作,积极回笼资金。此外,该公司的主导产品与利嘉集团的房地产业有一定关联性,不排除为之配套的可能。

  四、产业格局隐约可见,后续题材有想像空间。除了建陶产品产品外,在新年度计划中,公司还将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充分利用公司所处海峡西岸繁荣带中心位置,积极与海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导入新材料工程和生物工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和提升,以期争取实现增发新股目标。以利嘉集团的实力来看,公司此番言论并非空穴来风;此外,证监会也曾发文明确鼓励实质性重组,并允许重组成功后的企业增发新股或配股来筹集资金再度发展。

  此外,通过对比其1999年和2000年年报,发现股东人数明显趋于减少,筹码相对较为集中。二级市场上,该公司股价半年来一直较为坚挺,价位也不是很高,目前只有9.88元(2月23日收盘价)。看来,只要公司的基本面进一步向好,股价相应地向上拓展空间应非难事。(红宇)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2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 曼联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