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恩:给中国设计加点国际范儿

2015年04月08日 16:46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特约记者|张云亭 编辑|唐晓园 摄影|Pedro Pegenaute Derryck Menere 沈忠海

  这家设计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以一种国际通行的语言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方法,并获得了成功。

   2014年是如恩设计成立的第10年,胡如珊(Rossana Hu)希望能出一本书,将过去10年的设计作品和思考整理出来,但她显然还抽不出时间来完成这个项目。就在采访前几天,她刚从德国科隆imm cologne 国际家居展(如恩设计了2015年的Das Haus)、巴黎的Maison&Object展览上归来,接下来,又即将启程新加坡和米兰。

   现在,她和先生、合伙人郭锡恩(Lyndon Neri) 所创办的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设计公司之一。这家公司已拥有120名员工,包括了建筑、室内、产品、品牌等多个领域的设计,还在伦敦成立了工作室,赢得多个国际其他城市的建筑和室内项目。去年如恩获得了权威设计杂志《wallpaper*》年度设计师奖。2013年入选美国《室内设计》名人堂。

   一切的起点都始于11年前的外滩三号改造项目。

   2004年,两位年轻的建筑师正为美国Michael Graves 建筑事务所工作,被委派到上海。胡如珊还记得那时的外滩,除了一家M on the bund西餐厅,整条路都是黑灯瞎火的,没有行人。

   整个外滩项目使用了改造而不是重建的方式。融合了画廊、奢侈品牌旗舰店、米其林法餐厅等于一栋楼中。它不但为当时中国的财富新贵们提供了一种精英生活方式的模板,另一方面,也为如外滩这样有着历史文化的建筑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商业化途径。

   而对于如恩来说,则是国内外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他们帮忙设计建筑和室内,这里面最多的便是精品酒店、餐厅、博物馆以及高端零售和住宅等,还有如万科这样的房地产商。

   建筑师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设计和建筑正在现代化,这个过程正在发生,时机也许很快就会过去,我们要参与其中。”

  用设计表达文化

   外外滩三号所使用的风格并没有被延续下来,它的后现代理念与如恩今天所使用设计手法几乎是截然相反。在成立之初,两位创始人就在思考:如果是表达中国文化,应该如何表达?

   胡如珊们希望摒弃在国外常见的以符号、形式来阐释的中国文化。此外,他们也特别强调了“研究”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胡如珊认为这来自于他们在美国的大学教育。 “我们想从一些比较抽象的方式去探索中国历史,有的时候是形式,但是极简化的形式;有的时候是材质,有的时候它是使用方式,有的时候它是一种幽默。”

   她指着记者手里的玻璃杯,解释道:“比如它里面是一个传统的茶杯,外面加上了现代的极简玻璃,两者之间有一个真空的空间,同时又实现了保温功能。” 另一个例子是其与德国 ClassiCon 家具品牌合作设计的Sedan Chair,椅子研究了传统中国轿子的结构,座位和抬杆是分离的。最终,这个椅子是一个极简主义的,但座位与支撑结构分离,看起来,几乎可以把座位拿起来,就像是将轿子抬起来一样。

   这种设计方法不只在产品设计中,在其室内、建筑的设计上也同样适用。在其最著名的建筑和室内改造项目“水舍”上,他们保留了外立面低调的水泥外观,而只是以木材造门,室内则采用了大量裸露墙壁的设计方法。极简主义再次在他们手下发挥得淋漓尽致,白墙,四方形的木窗户,家具也挑选了经典的设计师作品,比如德国设计师Konstantin Grcic的Chair One椅子。

   这栋建筑的改造,困难的地方在于说服客户的中方合作伙伴,将这栋建于1930年代,并不具有太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内部大量地保留下来,因为改造比重新设计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而如恩所坚持的理由则是:“它代表了平民历史和中国平民文化(low culture)的部分,也应该被保留。”最终,酒店的设计成为如恩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也为这家精品酒店成功招揽了生意。

   做项目的时候,胡如珊与郭锡恩发觉到国内家具设计产品的缺失,很多在国外能轻易找到的产品在国内很难寻得。为了弥补这一缺憾,2006年设计共和在外滩五号开设了第一间旗舰店。

   作为上海乃至国内首家设计概念零售店,设计共和的成立是为了建立一个生活的共和。胡如珊说:“我们希望它不止是一家店,而是一个平台。” 如今,设计共和的办公室已经迁址到上海市余庆路88号,与如恩设计共享一栋楼。“一个最快速注入好设计的方式,就是你就买好东西。” 胡如珊说。如恩在进行设计、包装后也会做软装配套,便会请设计共和负责家具产品的供货;而设计共和则是只做软装不做设计,它负责帮客户挑选灯、桌子、椅子,甚至定制此类产品,也就是,针对已经做完室内设计,只需要好的家具产品来提升品位的开发商,而这个业务,也是目前为止设计共和最成功的业务。

  成功后该如何创新?

   整体来说,如恩设计有着一种知识分子和精英文化的气质。它是在西方极简主义范畴内的表达,但同时具有东方传统文化的审美,并且,它对于传统文化的宣扬是克制的。

   这与两位创始人的背景不无关联,胡如珊出生于台湾,十几岁时搬到美国居住,先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建筑学学士学位,后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学位;郭锡恩则是来自菲律宾的华侨,先后分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毕业后,两人分别在TAC、SOM、Michael Graves等著名建筑事务所工作。

   美国所接受的精英文化教育与从小在异国他乡的华人身份,使得他们有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胡如珊引用亨利·米勒、海明威在离开美国后写下著名美国文学作品的例子,来表达自己在远离中国文化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与兴趣。

  另一方面,这种身份也为他们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机会。如恩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委托已经遍布纽约、迈阿密、伦敦、巴西、新加坡、吉隆坡等地。迄今,国外的设计项目已经占到他们所有项目的50%,他们也几乎是进入国际市场最为成功的中国建筑师之一。同时他们也与著名家具品牌ClassiCon、Stellar Works、BD Barcelona Design、Parachilna, Gandia Blasco, Moooi, LEMA等也多次合作产品设计,自己的产品品牌如恩制作(neri&hu)与De La Espada合作,在欧洲生产。

  国际项目做的过程并不容易。就在三年前,如恩赢得国际竞赛进行伦敦Bow Street Magistrates Court 的重建而被广泛关注,起因是部分人对于中国建筑师进入伦敦市场的激烈反应,这让他们意识到:“中国的当代设计跟当代建筑一定是一群人开始的,靠一两个是绝对不够的。”除此之外,如恩还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建筑设计法规,而伦敦相对于纽约来说,没有具体的都市规划章法,而是需要建筑师先提交方案,通过规划局与居民代表的反复讨论,最终才能定下方案。

   设计界对于如恩的评论不一。一位建筑师认为:“他们的产品都十分注重细节,是中国设计师里少有专注做产品的人。”而另一位毕业于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师对我说:“他们的产品有着美国东岸知识分子的气质,但他们趋于保守。”

   这也是《财经天下》周刊要和胡如珊探讨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风格已经被许多人喜爱,也在商业上十分成功的设计公司,如何在接下来的10年里,持续创新?

   “我不希望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因为创新也需要有依据,有原因;有意义的创新才值得我们去做。如果风格只停留在形式上,那风格就没什么意义。比如说某地方性的气候可能要求你的窗户面积大一点啊,让它透风;或者你盖一个房子,在伦敦跟在菲律宾就会导致你考虑用不同建筑材料,不同形状的屋顶,高度等。我觉得这才是有意义的一种改变与创新。”胡如珊说。事实上,如恩的产品也在发生改变,近年来,他们的设计灵感不再限于东方文化,比如在与 BD Barcelona Design的合作中,他们就从shaker运动中汲取灵感。

   回头看如恩设计走过的10年,也折射出整个中国设计的10年。在设计领域,他们是较早将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全球化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并将其推向世界的设计师。而如恩的发展背后,也是中国房地产业、服装零售业、餐饮等伴随中国都市精英生活方式崛起的商业故事。正如10年前,他们回到中国时所预计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机。

  如恩部分代表作品

  万科赢嘉会所

  受北京传统四合院精神的启发,赢嘉会所的设计理念是以延伸丰富的视野和路径至平面和剖面的连接关系上,来贯穿多层次空间的体验,让人们能乐于探索属于自己的瞬间。室外,一面透视度缩放起伏的木格栅幕墙包住了不同视角的开口,整合了室内外的观望关系。室内,由浅往深处,由低往高处的步程,空间体验会通过材料和光源色泽上的转换逐渐变得更亮、更轻、更开阔。

  水舍酒店

  水舍坐落在上海南外滩老码头新规划区内,是一座仅有19间客房的四层精品酒店。建筑本身是由建造于1930年代三层楼高的日本武装总部改建而成。如恩对这一建筑的改造设计理念基于“新”与“旧”的融合和鲜明对照,原有的混凝土结构被保留还原,大量新加入现有结构的耐候钢,仿佛在叙述着这座位于黄浦江边的运输码头的工业背景。而如恩对原建筑进行的第四层加建,不仅与来往于黄浦江上的船舶产生了工业本质上的共鸣,更为此建筑赋予了历史和本土文化的背景。

  Camper Showroom/办公室

  西班牙鞋履品牌Camper的这间Showroom/办公室两用空间共占地300平方米。建筑材料采用了回收过来的木材与灰色砖头,就连地上也是由木头和砖头进行衔接。大面积使用的玻璃门窗为整幢建筑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通透感。办公室设置于Showroom楼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座装置艺术——金属管道以及钩子将一双双Camper经典鞋款陈列在了外面。

  Q:为何会做设计共和?

  A:不管是在做项目还是商业上,设计共和是一个商业平台,我们希望它能带动国人对设计的一些看法、审美观。因为那个时候现代设计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尤其是有钱人,他们喜欢买古典的产品,喜欢把家里弄得像凡尔赛宫,就有点像国外的人觉得中式就像清朝的宫廷一样。我觉得两边都有问题,那我们就希望现代化的这个理念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的,我们希望不管是针对学设计的学生,或者是现在正在工作的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是能够被现代设计感染到的。

  Q:一把椅子的设计需要多长时间?

  A: 我们有一把椅子叫Solo椅子,它是为北京瑜舍酒店Sureno餐厅专门设计的。但你去Sureno看到的Solo是第一个早期的版本,体型有一点笨重,椅背比较厚,腿比较粗。如果你现在去水舍,那里放着的是比较像现在这个最新版本的Solo。同一把椅子我们用在不同的项目中,一开始是为了瑜舍设计的,后来又一直改良,到现在其实是我们觉得最满意的一个版本。这个最终版本现在由一个葡萄牙的工厂帮我们生产,差不多有五年时间,我们最近才觉得Solo成形了,是一个成熟产品。很多其他的做家具产业比较有名的一些公司,他们设计一把椅子,至少也要三到五年。

  Q:如何看待设计潮流?

  A:中国这个大环境,什么都改变得非常快,所以在这个影响之下你需要自己站得很稳。我更看重的是我的专业能力,就是如果公司变得很小,只有一两个项目,我跟Lyndon都可以一个项目从头到尾自己做,从做概念、模型、画施工图开始,这些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但今天我看到的年轻一代,其他专业我比较不熟,但是我知道的建筑跟设计领域里,很多人真的只会一点点就出去创业,然后在做项目的时候才发现这里不够,那里不够,就会变得很辛苦。

  Q:公司未来的规划?

  A:现在正在考虑是要有三个选择,一个是保留现状,一个是把自己变得更大,另外一个是把自己变得更小,现在正在考虑。要是只看设计的话我们可能会希望让它缩小,因为我们有一些项目没有办法控制,但是因为这个商业行为也不是那么容易,你要是做大项目的话还是需要有一些实力,不然的话你争取不到一些比较好的项目。

文章关键词: 设计管理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三周内超万名公务员上网投简历欲跳槽
  • 体育中国飞人刘翔宣布退役 高清特刊 视频
  • 娱乐成龙:我以前犯的罪可以判无期徒刑了
  • 财经昌樟高速路7公里收10元 收费单位:被误解
  • 科技专车评测之Uber:管理松散 毫无品质
  • 博客不养父母却捐七成月薪不值得提倡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对性又爱又惧:开发软件共享资源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金岩石:经济新常态 亚洲新时代
  • 叶檀:嗜血牛市 制度改进必须跟上
  • 易宪容:散户是这波股市上涨的动力
  • 陶冬:非常规货币政策成就股市繁荣
  • 马跃成:新政下一个开发商的逻辑
  • 徐斌:小心中国重蹈美国次贷悲剧
  • 朱大鸣:房价暴涨 楼市畸形的惊人
  • 李大霄:风险大幅出现的5个迹象
  • 杨德龙:赚钱效应吸引资金加速入场
  • 叶檀:存款保险有利于三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