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宇:像开派对一样做衣服

2015年04月08日 16:45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本刊记者|冯超 编辑|罗建川

  在荷兰学成归国之后,除了把自己的天分用在设计上,周翔宇还把剩下的时间用于社交——“赔钱也要做秀”。

   周翔宇出身在一个建筑设计师家庭,他说他从小就对美的事物感兴趣。高考时,他填报好几家服装学院,但未能如愿考上服装设计专业,退而求其次便在北京理工大学读工业设计。在那个年轻人都会迷茫的时间里,他觉得自己要找到一个最舒服的生活状态,于是就跑到荷兰学习服装设计。

   毕业后,他又在导师的公司做过一段时间,“对所有设计师来说,实习学的东西,比在学校更重要。接触设计工业最现实的阶段,能改变想法和认识”。可是,他又觉得“年纪轻轻可以做些不负责任,不让自己遗憾的事情,但进入公司,要适应公司的风格和产品”。他想跳出束缚,做自己的东西,于是便在2007年回到北京,创立了Xander Zhou男装品牌。

   “如果刚一开始,就做商业化品牌的话,全世界那么多品牌,怎么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呢?”他认为这个想法并不现实,便抱着在前5年赔钱的想法,开启“人若无名,专心练剑”模式。他坚持按照国际时装周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年推出春夏、秋冬两季新品秀展。“发布会没有考虑销量等商业的东西,有点汇报演出似的感觉。”

   “汇报演出”受到多方赞誉,时尚杂志《GQ智族》便是其中之一。2012年6月,这本杂志联合联想、沙宣等企业,将周翔宇推上了伦敦男装周。在这之前,四大时装周几乎都被欧美设计师定义,来自中国的人屈指可数。虽然Uma Wang和Masha Ma分别都在米兰时装周和伦敦时装周上亮过相,但国际男装设计界,还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说起中国设计师的现状,周翔宇有点头痛,他说:“中国的独立服装设计师跟商业品牌是零对话。”在中国的服装品牌中,许多企业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几十亿左右,这样的销售数据对于许多国际大品牌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但是许多服装企业连设计团队都没有,他们的设计模式是去国外买现成的版拿回来重制。“我觉得必须改变,不然没有机会的”,停顿了一下,他又说:“可能目前还过得去,但是未来是没有发展的。”

   消费者则让周翔宇惊喜——1万元左右的大衣和2500元左右的衬衣是为年轻人打造,但Xander Zhou的客户群跨度比较大,四十多岁的人也会购买他的衣服。“不要低估消费者的审美。”他说。

  Q:时尚产业拥抱年轻人是个趋势吗?

  A:你会发现,年轻人的潮流和高级品牌的潮流慢慢融合了。但是老牌去尝试年轻化,骨子里不酷,年轻人不会买单,觉得是假酷,假的年轻。这个时代老牌装不了年轻。现在有很多品牌,例如美国的HBA,在最近几年蹿红,自然有自己的道理,他们在裁剪、面料上都能用年轻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东西。

  Q:目前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的现状如何?

  A:中国这么大国家,只有这么几个少数人,是很不平衡的。大品牌不敢用设计师。他们的导向都以销售报告决定的,这个卖得好,那下季度换颜色。用了设计师的产品,卖不动,怎么办?我对他们说,你们的衣服有人买,就是便宜。不要低估消费者的审美,只是他们的消费能力在那个阶段,你唯一的竞争力就是便宜。在下一个阶段,你的商业模式就不管用了。这个市场混乱,毫无规则,就看以后怎么样了。

文章关键词: 设计管理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三周内超万名公务员上网投简历欲跳槽
  • 体育中国飞人刘翔宣布退役 高清特刊 视频
  • 娱乐成龙:我以前犯的罪可以判无期徒刑了
  • 财经昌樟高速路7公里收10元 收费单位:被误解
  • 科技专车评测之Uber:管理松散 毫无品质
  • 博客不养父母却捐七成月薪不值得提倡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对性又爱又惧:开发软件共享资源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金岩石:经济新常态 亚洲新时代
  • 叶檀:嗜血牛市 制度改进必须跟上
  • 易宪容:散户是这波股市上涨的动力
  • 陶冬:非常规货币政策成就股市繁荣
  • 马跃成:新政下一个开发商的逻辑
  • 徐斌:小心中国重蹈美国次贷悲剧
  • 朱大鸣:房价暴涨 楼市畸形的惊人
  • 李大霄:风险大幅出现的5个迹象
  • 杨德龙:赚钱效应吸引资金加速入场
  • 叶檀:存款保险有利于三个市场